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室再兴:从攻略董白开始 > 第六十八章 董妃心中的隐忧

第六十八章 董妃心中的隐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祖父董卓在洛阳的恶行,董白在巡逻时经常听人提及。所以她清楚地知道,洛阳城内最大的奸佞,正是她的祖父——董卓。  立志肃清奸恶的夫君,剑锋指向何处,不言而喻。  近几日,她常心神不宁,甚至会做噩梦,就是缘于内心中的隐忧。  她不敢想象,若是夫君和祖父发生冲突,她将何以自处?  难道要让她像上次那样,在皇宫之前和祖父对峙?  不,这次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因为祖父董卓的关系,董白认识了寡居在家的蔡琰。她知道蔡琰博学多才,遂向她请教学问,重点是历史知识。  可是她想探听的问题又过于敏感,不宜直接询问。故只能通过蔡琰讲史的方式,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她听说暴秦二世而亡,遂让蔡琰讲述秦朝建立之后的历史。  前几天,她听到蔡琰讲述赵高乱秦的故事,遂借机询问道:“大汉可有这样的奸臣?”  蔡琰本是才女,心思通透,闻弦歌而知雅意。  其父蔡邕,居家时常感叹:“汉室之衰,自权戚奸宦始。”  得知董卓进京,倒行逆施,父亲蔡邕又哀感:“满朝文武,竟无人与董卓相抗!”  后他听说董卓废黜皇帝,另立新帝,蔡邕怒骂道:“逆贼董卓,何至于斯!”  初闻董卓召他入朝为官,蔡邕连门都不开,以此表明拒不合作的态度。若非董卓威逼强召,他根本就不会出仕。  入朝三日,他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从秩六百石直至秩比二千石,三天连升三级。  蔡邕何尝不知,他之于董卓,其实就是千金马骨,乃是董卓招贤纳才的门面。  虽然如此,董卓却真正做到了对他“甚见敬重”四字。  当初,董卓打算废立皇帝,尚书卢植反对,认为刘辩没有大过,不应废黜。董卓正欲杀鸡儆猴,威慑朝臣,遂想当众处死卢植。若非蔡邕劝止,卢植恐已死去。  董卓于暴怒之际,能虚心纳谏,而不迁怒,这对蔡邕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敬重。  至此之后,蔡邕便很少在家斥骂董卓了。但蔡琰知道,父亲大义之心仍在,只是拘于文人的身份,以德报德罢了。  作为蔡邕的女儿,蔡琰既知父亲的心事,遂产生借董白帝妃之身份劝说、约束董卓的想法。  因此,她思索片刻道:“董妃见问,琰岂敢不答。权臣霍光,门荫入仕。其历经数职,荣耀加身,不改谨言慎行,得武帝亲信。武帝薨,其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受诏,辅佐八岁昭帝即位。  昭帝六年,外戚上官桀为争权,阴交鄂邑长公主、燕王旦。燕王旦出告霍光僭越、擅兵,昭帝信重不疑。后君臣合力,力挫上官桀等人谋逆之行。  惜乎霍光,赖昭帝倚重,却擢亲任故,擅权专政。后昭帝薨,惜无子。霍光拥立昌邑王,仅二十七日,改立刘询。为嫁女立后,光妻毒杀许皇后。待霍光离世,光妻事发,霍氏全族坐罪论死。”  霍光专权二十年,亲近故旧盈朝,死后仍全家坐罪。正所谓生前荣宠风光,死后尽皆白茫茫一片。  再看祖父董卓,几乎满朝皆敌。结交名士,却残虐百姓。惜名重节之辈,谁会与之真心交往。  想到董氏一族坐罪身死的场景,董白便头脑昏沉,脚步踉跄。  看到董白痛苦的模样,蔡琰柔声劝道:“旬日间,时局不至如此崩坏,董妃且放宽心!”  听到蔡琰的劝慰,董白便知晓,她的心事已被蔡琰探知。  她伸手握住蔡琰的双手道:“白儿素闻姐姐学识渊博,还望姐姐救我!”  蔡琰为难道:“妾身虽识文,但不懂朝堂。恐难为董妃谋划。”  董白摇头道:“不会的,姐姐肯定可以的。妹妹曾向陛下言及姐姐之名。陛下当即夸赞姐姐道:若为男儿身,当为朝中卿呢!”  蔡琰闻言愕然。她没想到,自己的贱名居然能入皇帝之耳,且皇帝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高,让她都感觉到难为情了。  她羞红着脸道:“贱妾哪能与朝中衮衮诸卿相提并论!”  董白急道:“姐姐,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若是姐姐心有疑问,改日我将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