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室再兴:从攻略董白开始 > 第七十三章 袁隗谋送女(1/2)

第七十三章 袁隗谋送女(1/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袁隗终于醒悟,小皇帝竟然和董卓沆瀣一气,唱和相应,打压他袁氏一族。  他不清楚,这究竟是董卓的意思,还是皇帝的意思,但他知道,若不破局,袁氏危矣!  莫非,嫁女于皇帝,真的会对朝堂影响这么大?  此时,他仍旧单纯地认为,皇帝之所以这么配合董卓,是董卓巧嫁孙女的结果。却没想到,事实恰好相反,是刘协将董卓拉上了反袁大船。  董卓老贼,老夫真是低估了你啊!袁隗暗自喟叹。  自他知晓,董卓抛开心中旧怨,将卢植任命为冀州牧,就觉察不妙。后董卓又荐举弘农杨氏杨彪领豫州刺史,彰显其狼心狗肺。不顾仇隙,再推寒门孙坚,可谓是恩威并济。  这董卓,频频示恩,彰显大度,莫非是想要更进一步?从不惮以恶意思忖人心的袁隗如此想到。  再次抬头看了眼珠帘后的小皇帝,他觉得,是时候履行帝师职责了!  同时,他还在心中盘算,袁氏是否有适龄女子,可以入宫服侍小皇帝,以抵消董卓送孙女入宫的不利影响。  “勿以门第论英豪,当以实功举贤良。”曹操觉得,这句话说到他心坎里了。  他暗自呢喃道:有此明主,大汉将兴啊!  董卓亦是面露喜色。小皇帝简单一句“举贤纳才出自公心”,便将他大度、不计私怨、唯才是举的形象标榜起来。这不正是他孜孜以求的好名声么!  他抬头看向刘协所在,颔首微笑不语。  这一幕,正好被袁隗看在眼中。于是,他心中更是确认,今天这一切,都是董卓在暗中捣鬼。  河南尹朱儁唱名后说道:“陛下,臣以为,长沙太守孙坚,出身孤微,勇挚刚毅,雄才壮略,知兵善用,足以领兖州刺史。”  作为自己曾经的麾下,孙坚之能,他深知之。因此刘协重用孙坚,他十分赞成。  杨彪见状,也出声赞同道:“臣亦认为长沙太守孙坚能力过人,可领兖州刺史。”  皇帝刘协如此推崇他弘农杨氏,他杨彪自然也投桃报李,遂了小皇帝的心愿。  司徒黄琬缓缓道:“人无论出身,当举之以贤。臣亦赞同。”  汉桓帝时,五官中郎将黄琬和光禄勋陈蕃以才德品行选人,丝毫不偏袒权贵子弟,被权贵子弟诬陷,陈蕃被免职,黄琬遭禁锢。  今日刘协任人以贤的言语,正合黄琬秉性。因此,他亦出言表示支持。  如此,太尉董卓议贤,司徒黄琬支持,太傅袁隗沉默,此次任命便顺利通过,由尚书令王允制诏,皇帝批准即可,并以诏令形式宣发。  紧接着,朝会又先后议了黄巾贼、流民、赈灾等问题,刘协坐而听之,未再发一言。其中,赈灾之事,黄琬和王允均建议开仓放粮,唯独董卓持异议。因此,刘协知道,他只需要说服董卓即可。  看着刘协再次如木偶傀儡般,诸朝臣心中颇为不解。方才,刘协在举贤纳才方面的见解,让他们眼前一亮,还以为适逢明主。  没想到,明主之相如昙花一现,让人不禁扼腕叹息。或许,方才之言,是董卓背后暗授的缘故吧!  袁隗也意识到这点。他看了眼珠帘后的刘协,又看了眼董卓,终是确信:此次任命,只是董卓搞得把戏而已。  刘协却不知道,他的藏拙,再次让袁隗错判,加速了袁隗和董卓的决裂。  朝会过后,刘协便起身回殿。  袁隗心有不甘,暗中密会杨彪道:“文先,今董卓肆意妄为,有僭越之举。你我身为汉臣,当匡扶汉室,以正纲常。你对皇帝有何看法?”  杨彪和袁隗是姻亲,其妻袁氏乃袁安的曾孙女,袁隗亦是袁安的曾孙,袁氏和袁隗虽非同父,亦属族亲。故杨彪和袁隗的关系倒还密切。  面对袁隗的问题,杨彪直言道:“次阳兄身为太傅,肩负教导陛下的重任,理应比彪更知陛下才是,何以问我?”  袁隗苦笑道:“隗数次拜见陛下,然陛下多不在宫中。故隗想要行帝师职责,亦无从谈起。”  杨彪也听人提及过,小皇帝热衷行伍,常混迹于邙山大营,与兵士一起训练。他本以为皇帝年幼,喜欢热闹。现在想来,或许是秉性如此。  他不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