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室再兴:从攻略董白开始 > 第一百零二章 种最大的种子,收特别多的粮(1/2)

第一百零二章 种最大的种子,收特别多的粮(1/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到董卓愉悦的表情,李儒连忙道:“为祝太婆寿诞,董小娘特向陛下请封。陛下应允,欲封太婆为池阳君。”  董卓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白儿果然是心念董氏的。不过,这小皇帝真是个妙人,居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他本欲自拜相国,然盗陵之事,让其声名狼藉。他虽能无视骂名,却也不敢于此时逆势浪奔。因此为母请封之事,也被耽误了。  谁曾想,白儿仍心心念念着太婆的寿诞,竟主动为太婆请封。出乎意料的是,刘协所封正是他所欲请。  这种巧合,让董卓生出,刘协知他、懂他的感觉!  李儒见状,不由得暗道:“这小皇帝还真是拿准了太尉的想法啊!”  良久后,董卓止住笑声道:“陛下在城北收留了近万流民,近来听说粮食紧张。文优,你且送千石粮食给陛下,算是我的回礼吧!”  李儒躬身道:“陛下心忧黎庶,本是好事。只是如此年景,收留这么多百姓,儒实在是不解!”  为了表现得和刘协不熟,他故意对刘协收留难民的事情,横加指责。  董卓轻哼道:“不光是流民,这洛阳城内外的百姓,不也被他保护起来了么!”  这不忿的声音中,全是怨念和不满。  自八月底入洛阳,起初他和西凉兵还老实了两天。废除刘辩后,他渐渐生出骄横之心,纵容手下士兵劫掠。  却不料,刘协鼓动董白组建女军,专门纠拿不法,致使许多西凉兵士被擒拿。凡杀人者,皆弃市。凡奸淫掳掠者,视作恶的程度和情节,处以死罪或苦役。  更有参加了女军的军官家眷,每每回家就苦口婆心地劝说郎君整肃军纪,不要触犯陛下和董妃的霉头。拿皇帝娶了太尉的孙女说事。  许多军官确实有所收敛,不敢再纵兵劫掠。个别西凉兵虽然抢劫,也不敢轻易杀人,导致洛阳周边治安大为好转。  而他董卓,却也损失了大量的财货。毕竟,这些西凉兵劫掠的财物,他董卓是拿大头的。这便是他怨念和不满的由来。  李儒之所以归心刘协,不仅是大义相召,更因皇帝刘协洞察时局、胸藏锦绣、悲悯众生,乃是不可多得的仁义之君。  天下间的读书人,谁不愿意追随明君,有所作为,留名青史!  因此,看到董卓对刘协不满,李儒却大笑道:“儒恭贺太尉!”  正心疼财货损失的董卓,骤闻此言,呆了呆道:“何事可贺?”  李儒道:“陛下有仁义之心,朝堂方能清明,黎庶方能安居,天下大靖,汉室兴盛,岂不是万世不易之基!”  董卓刚想说,大汉兴盛,于他何干!可想到入宫的董白,以及刘协的承诺,白儿生子当为天子。  他不禁捋须笑道:“确实值得庆贺!再给陛下拨一千石粮食。”  李儒知道,想要让董卓拨兵甲给刘协,几乎不太现实。至于粮食,董卓确是不在意。  因此,他躬身道:“安抚流民,太尉当居首功!”  董卓哈哈哈大笑道:“流民生死,吾并未放在心上。若陛下能感念吾之赤诚,吾便欣慰了!”  李儒低头不语。董卓之心是否赤诚,洛阳小儿都知道。他不便多言。至于董卓是否欣慰,他不知道,但刘协肯定很欣慰。  正所谓:在大大的朝堂里,挖呀挖呀挖,种最大的种子,收特别多的粮。  得知董卓送他两千石粮食,刘协大喜。  他收容流民,并在军营和文陵等周边开荒拓垦,就是为了给流民一条生路,让他们来年开春可以在此耕种。  只是,邙山大营军粮有数,无奈之下,他只得从女军的拨粮中找补。毕竟,女军人数不多,但粮草充足。  这大概就是亲孙女和孙女婿区别对待的缘故吧!  勉强维持之下,倒是没有多少流民饿死。但想吃饱饭,那是不可能的。  同时,为了应对冬季严寒,刘协也让流民自己动手,用草和泥搭配,盖些泥庐,勉强度冬。只是御寒的衣物,还是短缺。  刘协虽然善待流民,却不可能优待流民。否则,他便不是救人,而是招祸了。  因此,有些事情,虽是残忍,却也只能面对。他唯一能做的,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