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启明1626 > 第二十四章 “既要”“又要”真的太难了

第二十四章 “既要”“又要”真的太难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由校倏然缩回了手,「这回我听出来了,你是在损我。」  启明一蹬小短腿,抱住了朱由校的脖子,「宿主,我开玩笑的,你不要生气嘛。」  朱由校道,「我不生气,那你再跟我科普一下,辽东在这之后,为什么会分裂成两派呢?是袁崇焕和阉党闹矛盾了吗?」  启明“哧溜”一声,又跳到了御案上,「这回倒不是袁崇焕和阉党闹矛盾,而是袁崇焕与满桂闹矛盾,我先给宿主你科普一下满桂这个人。」  「满桂一家世居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这个地方大约位于现今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严嵩的曾孙严云从曾经弹劾满桂是蒙古人,清廷修的《明史》里面也说满桂是蒙古人,但是满桂自己上疏自辩说他是山东兖州府峄县人,所以我姑且还是把他算作是汉人。」  「他和赵率教一样,也是萨尔浒之战前后去的辽东,后来才去了孙承宗帐下,其实在宁远之战前,满桂和袁崇焕的关系应该是挺不错的,根据《明史》记载,宁远参将徐琏在天启四年闹饷兵变之事,就是满桂为袁崇焕摆平的。」  「当时,督饷郎中杨呈秀克扣军粮,徐琏召集士兵围攻袁崇焕所在的公署,危急之际,是满桂迅速率领家兵前往营救,徐涟素闻满桂勇猛,不敢应战,便撤围向东边逃奔,满桂和袁崇焕便领军追上,斩杀了徐涟。」  「但是就因为宁远之战后,袁崇焕特意为赵率教表功,便引起了满桂的不满,因为努尔哈赤围困宁远时,赵率教为了驱赶蒙古人,并没有及时带兵援救,等到仗打得差不多了,才从前屯派了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去协助。」  「满桂当时就嫌赵率教派人派得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还是袁崇焕从旁劝解,满桂才答应放他们进了宁远城,所以在满桂眼里,赵率教原本不过是在前屯坐观成败而已,宁远大捷的功劳应该都是他一个人的,而现在赵率教竟然跑来争功,真是无耻之尤。」  「可在袁崇焕的构想里,这恢复辽土,必得赵率教与满桂这两名大将相辅相成,具体来讲,就是袁崇焕本人坐镇宁远,满、赵二镇交相为援,更迭而前,今年满桂在宁远为前锋,赵率教在前屯为后劲,明年赵率教东出锦州为前锋,满桂在宁远又为后劲,再一年,满桂又跨而向前,赵率教在宁远又为后劲,如此二镇更替向前,逐步蚕食辽东,恢复辽土。」  「而这样完美的设想,还没正式实施就一下子崩了,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袁崇焕试图把连山海关在内的六城给满赵二镇划分了防区,一人三城,赵率教负责山海关、前屯中前所以及前屯卫,满桂则负责中屯中后所、宁远中右所以及宁远卫,满桂对此不满意,嫌中屯中后所离宁远八十里太远,不便管辖,于是愤愤不平,认为袁崇焕偏袒赵率教。」  「那袁崇焕的脾气宿主你也知道,他当然不可能忍气吞声,他立刻愤而上书朝廷,指责满桂居功自傲,谩骂僚属,不听将令,妄自尊大,并要求朝廷把满桂调离辽东,以免耽误封疆大事,到了这时候,辽东分裂成两派了,王之臣与总兵满桂为一派,袁崇焕与赵率教为另一派,双方互相攻讦,势同水火,矛盾就这么公开化了。」  「虽然王之臣和赵率教是同乡,但是他比较欣赏满桂,在明熹宗已经同意调离满桂之时,依旧极力请求留下满桂,把他安排在山海关,明熹宗为了缓和各方的矛盾,就命令满桂以原职在中军府办理佥书的事务,并让王之臣专守关内,而其余关外士兵将领皆由袁崇焕派遣。」  「不久之后,袁崇焕自己后悔,又上书请求朝廷采用王之臣的意见,最后满桂就被留下镇守山海关,明熹宗还特赐了尚方宝剑给他,所以从历史上来说,满桂获赐尚方宝剑的时间点可比袁崇焕要早得多。」  朱由校摇头笑道,「都说袁崇焕是在崇祯皇帝登基后才得以大显身手的,依我看,事实却不是如此,明熹宗在那当口赐尚方宝剑给满桂,显然是替袁崇焕安抚满桂,让他别给袁崇焕添乱嘛。」  「明熹宗对袁崇焕也够宠的,基本上是袁崇焕说什么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