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 > 第九章王熙凤

第九章王熙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位风韵女子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上身桃红撒绫袄,下身金边花印百褶裙,纤纤细手环玉镯。  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彩绣辉煌,说的就是眼前的神妃仙子了。  王熙凤应过宝玉,快步走进屋内。  从厅内穿过屏风,便来贾母休息之处,映入眼中的是一位老太太和几位美貌丫鬟。  王熙凤抹了红妆,丹眼望去,开口喊道:“老祖宗,我来啦”。  贾母椅靠软榻上,缓缓睁眼,看向匆匆走来的王熙凤,笑了一声道:“凤辣子又有什么事了,这么急忙来”。  王熙凤迈着盈步走到贾母跟前,凤眸注着,笑道:“我哪次不是这般,打扰您休息了”。  “你哪次不打扰我清静,早就惯了,风辣子没叫错吧”。  贾母坐正身子,笑了笑,道。  “老祖宗您取的名好,就说鸳鸯这名字,只听一声,就觉得好”。  王熙凤一边看向鸳鸯,一边笑道。  鸳鸯只是捂嘴笑了笑,没有反驳。  贾母悠悠一笑,道:“你啊,最近也没闲着,休息些天,让那些下人忙活去吧”。  王熙凤柳眉微展,娇柔美艳,笑声清脆如银铃般,道:“这天底下,在世之人,就只有您、平儿、之儿最疼惜我了”。  贾母道:“之儿?是去年来府上的王家小子罢,我是见过。  隐隐记得他很是俊朗,言举、文采亦不俗,只比迎春这丫头大上几岁”。  “就是那表面正经的混小子,哼,这几日他指定还来看我”。  王熙凤一双丹凤明眸,娇媚撩人,颇有责意道。  片刻后,王熙凤又娓娓说道:“今日已是腊月二十二,眼看快到元旦了。  今年府上的收入却是比去年还少了一些,年岁若办的如去年一般便是勉强足够,老太太的意思是?”  贾母往后仰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那便照如去年吧,此事你全权操办,不用问老身了”。  贾府这些年上上下下的收入都在逐步减少,田地、庄园这些还算是好,店铺、酒楼、寺庙这些可是入不敷出。  对于贾府的缓慢衰败,贾母心中是清楚的,只是她并不担忧,因为按照这个速度,贾府富贵百年不成问题。  ……  哺时,书院内。  学堂中,一排排黑色书案映入眼中,王仁之居三排临窗处。  学堂内有三十余位学子,大多与王仁之年纪相近,学习四书五经的阶段。  墨香飘散,有数位学子一边看书,一边倾听着其他学子的读书声与辩论声。  王仁之的目光聚于《周易》一书。  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看到这列,王仁之感叹了一句,姬昌聪慧也,两千多年前便已通晓其质。今己1608年。  高讲师背手踱步,看察是否有不认真读书的学子,也正可解答学子们的不解之处。  很快一天的学习便结束了。  回家的路上,王仁之走进了一处人来人往的街市。  小贩的吆喝声和人们的喧吵声使得街上十分热闹。  王仁之在一个卖花糕的摊点前停下,缓缓下马,一手拉着马绳,看向小摊。  小贩身穿灰色印黄花马褂,头系浅色额带,十分忙碌。  只见他迅速掀开蒸锅上的大木盖,将一块枣泥糕点拿出,放在黄纸上叠好,抬起头递给一位小袄妇人。  这时小贩忽然看见一位身穿锦缎衣袍的少年,连忙招呼道:“贵客要些什么,小店有宫廷绿豆糕、菱粉糕……”  王仁之笑了笑,道:“你这有多少种花糕”。  “总共有四十一种”。  灰褂小贩点头回道。  “就要这四十一种花糕,总计几银?”  王仁之笑问道。  灰褂小贩拿出算盘,仔细算了一会,最后道:“共计三两又三文,抹去三文,您给三两银子就好”。  王仁之点了点头,从衣中掏出一个三两多的碎银子递给小贩。  他经常买花糕,清楚小贩给的价格很公道了。  小贩接过银子称了一下,确认七两后塞入怀中,然后掀开蒸锅的木盖为将花糕一一拿出放在黄纸上。  蒸锅中有各式各样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