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宋末年:帮助吕文焕守襄阳 > 第七十一章、涨水

第七十一章、涨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实朱初一正是朱元璋的爷爷,他家本是句容人,因家贫无以为生,所以搬迁到盱眙。  而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八年之后才出生。后来朱世珍又搬家到了濠州居住。朱元璋的出生,要等到五十五年之后了。  “朱老,不必拘礼。方才听你说,现在淮河容易涨水?详细说说。”  朱初一见这位将军很和善,于是就大胆的聊了起来:  “将军,老汉在这淮河南岸住了几十年,每年到了夏秋季节,上游就容易下暴雨,雨水全都流到淮河来,就涨水了。现在正是七月末,说不准哪天就涨。”  “水位能涨多高?”  “就按现在的水面,能再涨起来一人多高。偶尔也有决堤的时候。淮河边上得人家,谁没逃过水灾呀。”  吕师圣闻言大喜,这就是突破涂山防线的好时机。于是连忙唤来众将领,将作战的计划一一讨论分派完毕。  大军当即开拔,沿淮河向西,离涂山二十里,选择高处下寨。又命朱初一加入亲卫营,并赏赐白银二十两。  宋军在此处扎下水、陆营寨,连驻三日。吕师圣每日操练水军,亲自选拔精锐千人,分乘战船十艘,作为突击队。  张荣实、史格、阔阔真见宋军大队已经赶到,于是紧急备战,日夜巡视,时时派出探马哨探。  但是一连三日,宋军营地并无丝毫动作。既不进攻,也不来挑战。张荣实一面将军情回报给伯颜,一面小心备战。  第三日夜晚,忽然开始天降暴雨。涂山、荆山上的雨水,全部都从山体上冲下来,流入淮河。  元军的营寨在山脚和河岸之间,暴雨如注,雨水汇成小溪一般,急速的流向淮河。水流不断的冲刷,元军有部分木栅栏都被冲毁。  张荣实、史格担心宋军冒雨前来强攻,整晚没睡,指挥士卒加固营寨,修理营墙。  元军的营寨,全部泡在水中,水深都到了膝盖。整整一夜,大军不得休息,疲惫不堪。  而宋军并没有趁雨强攻,而是美美的睡了一觉。  清晨时分,暴雨已经结束。大军起床,吕师圣亲自担任先锋,领着水师精锐千人,率先登船,向着涂山大营而去。  京湖都统制王达,领着剩余水军四千人,战船两百艘,随后而来。  侍卫马军都虞候赵文义领着一万七千人,随着水师一起,正面强攻涂山脚下的大营。  镇江都统制石祖忠率领所部五千人,绕过涂山,从背后攻打涂山元军大营。  余守直、空见、范兴,率领剩余骑兵两千七百,在涂山以南十里列阵,阻止寿春元军增援。  各路军马安排已定,吕师圣领着前锋就要出发。郭襄强烈要求追随吕师圣左右,要护他周全。  吕师圣将元帅印绶、兵符交给郭襄:“战场形势,变化万千,需要有主帅坐镇应变。你在襄阳,指挥过大军作战。如今有你坐镇,我才放心。”  郭襄一向沉着干练,也不推辞,接过重任,叮嘱一声“当心”。  吕师圣点点头,站在最前面的战船甲板上,大喝一声:“传我帅令,全军进击。”大军按照谋划,各自出发。  经过一整夜的暴雨,淮河的水位已经上涨了接近一米。上游的雨还没有停,水面还在涨。  因为涨水的原因,水流变得湍急,逆水行舟,并不容易。好在夏季沿海地区多东南风,此时东风强劲,宋军战船鼓起风帆,船只加速向西而去。  不多时,战船到达了淮河转角处,拐过弯之后,元军两山之间的大营就在眼前。  元军设在涂山山顶上的营寨,早就远远的看到了宋军来犯,如今号角声、战鼓声连连响起。  大战一触即发。  因为淮河涨水,内河战船的吃水本来就不深,所以元军之前设在河里的暗桩都不起作用了。  吕师圣命令战船擂鼓,全体发起冲锋。  张荣实见水里的暗桩不管用了,也立即传令,让水军战船出击,阻挡宋军。  元军水寨大门打开,几十艘战船鱼贯而出,顺流而下,冲向宋军。  目前的水军战船上,已经有少量的火炮了。史书多次记载的宋元之间的水战历史,都有火炮应用的记录。  吕师圣在挑选精锐的时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