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莽在北宋末年 > 第26章 我赵莽请求出战

第26章 我赵莽请求出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莽想了想,翻遍脑袋里丁点历史记忆,也不知道这家伙是谁。  “一个宗室子弟,不在东京安享富贵,怎会跑到两浙来?”赵莽疑惑道。  折可存笑道:“我大宋立国一百六十一年,宗室子弟众多,除皇亲嫡系,其余大部分,并非如你想的那般奢靡享乐。  按照皇亲嫡系、旁系的亲疏远近,绝大多数宗室子弟没有袭封权。  有的按照荫补制度授官,有的入国子学、太学,参加科考。  这部分宗室子,每月能领取到一笔额定花销,日常生活只比普通民户好些,和高官富贾的奢靡享乐完全不可比!  等后世子孙出了五服,大多也就泯然众人。”  赵莽笑道:“我明白了,这赵子偁祖上阔绰,到他这一代,成了宗室里的小透明,毫无存在感!”  折可存琢磨“透明”、“存在感”两个新鲜词汇,一拍大腿,觉着用在赵子偁身上再合适不过。  “说来,这赵子偁在众多宗室子弟里,也算出类拔萃,十三岁入太学,十五岁升上舍生,连续三年考入优等,按制视同进士第一名,完全可以留在京中任官。  不过,这家伙似乎运气不太好,第一次授官,只是个小小嘉兴县丞,一干就是两年。  数月前,赵子偁接到吏部公牒,让他回京接受考课复核,不出问题的话,极有可能调任回京。  谁知他提前去了一趟萧山,好巧不巧,陈箍桶、俞道安正好率贼军逃窜路过,半道上遇见,就把他逮去了。”  折可存摇摇头:“这家伙还真是个倒霉蛋,城外赶路之人众多,贼军随手一抓,他正好在其中!  一搜身,找到他随身携带的官告、公牒,再一逼问,知道是宗室子,以为拿住条大鱼,派人把文书送下山,以为可以凭此和朝廷谈判!”  赵莽道:“既然这赵子偁无足轻重,折兄为何拖到现在还不动手?”  折可存无奈道:“毕竟是宗室子,身份再低,也比草泽百姓贵重些。  更可恶的是,红巾贼整日在山头喊话,大肆宣扬赵子偁宗室子身份。  这下可好,军中人人皆知,贼军挟持一位宗室子弟,传来传去,都以为那家伙是当朝皇亲!  你说,哥哥我哪还敢轻举妄动?  只得赶紧上报,请求权领两浙路兵马钤辖杨可世将军处置。  杨可世又报帅守张苑,张苑再报朝廷,拖延到现在,过去快两月,还没答复。”  赵莽琢磨道:“这么长时间,朝廷应该知道,赵子偁落入贼军手中。  不管不问,怕是不在乎这倒霉蛋死活。  又或是,压根就忘了回复?”  折可存一拍大腿:“杨可世将军也是这般答复我的,让我以歼灭贼军为第一要务,后续的事情,由他来承担。”  如此一说,赵莽懂了。  赵子偁生死与否,州衙和帅司不在乎,朝廷更不在乎。  尽快剿灭贼军才是首要任务。  “折兄是想尽可能保住赵子偁?”赵莽道。  折可存点点头,叹口气:“一来,死个宗室子,后面只怕有麻烦,杨可世将军为人厚道,他替我担责,我也不能不为他着想。  二来嘛......”  折可存顿了顿,“你可知我府州折家根源?”  “略知一二。”赵莽心虚,含糊道。  折可存笑道:“倒也不是什么隐秘。我折氏世居府州,自先祖折宗本起,世代统领府州军民,抗击党项、契丹,保境安民。  先祖乃大唐懿宗年间人,算来,折氏镇守府州,迄今已有近二百五十年。  到我这一辈,已是第十二代人......”  赵莽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论家传渊源,折氏真乃大宋第一将门!”  府州大致在陕西榆林府谷县一带,东部毗邻黄河,与山西河曲隔河相望,北边跨过汉唐长城,便是阴山东段,大青山南麓前套平原。  府州自古便是塞北重镇,自党项人崛起,元昊立国,便成为抗击西夏的前线。  折氏世代为国守边,族中男儿战死沙场者不计其数,可谓满门忠烈。  面对赵莽火辣辣目光,折可存有些招架不住,忙接着道:“折氏入宋是在九世祖德扆公时期,太祖建隆二年,德扆公入开封朝觐,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