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苏家屯的变迁续集 > 第三章,心中怀日月,地上绘蓝图。

第三章,心中怀日月,地上绘蓝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志拴一直在县教育局工作,有科员到科长,兢兢业业一直到此时此刻将要退休。  前年按照单位不成文的规定,他和在县中心幼儿园当了一辈子园长的爱人玲玲都退了二线,两人又在单位里晃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在家里不去上班了。  苏老二当上了支书,李志拴和玲玲便不断地来往在县城和苏家屯之间为他传经送宝。同事,在苏老二种植经济作物的号召下,李志拴的爸爸把处在金岭山下的四亩坡地也都种上了核桃,闲下来的时候,夫妻二人便积极参加管理,嫁接,收获······。  因此,夫妻二人也成了苏家屯的常住人口。  ·······。  尽管工作得到了回报,但苏老二心里清楚,这一切只是权宜之计,苏家屯人确实存在着饮水污染,甚至枯竭,土地塌方,道路断绝的致命隐患。  那一段时间,苏老二反复地思考,他终于把苏家屯现有的山脉,沟壑,河流等,绘制了一张地理图,他又在那张地理图上勾勒出来了一条闪光的路线。  那条路线起源于穿越小黄镇的208国道边的一座小山。  这座小山是道教名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洞天福地”,历史人文厚重,历代王侯都曾登临遗文留诗,更有文人墨客登山拾趣,并在游兴之余留下了大量的翰文诗篇,山上的一块“唐碑”更是名遐千古。  从“唐碑”处一直往南,一箭之遥便是堰县小沟村。  小沟村文化底蕴的浓厚,村风文明淳朴历久弥新,至今还保存有完好的,清朝时期的“秀楼”,她屹立在村子的中央,时时刻刻都在为人们讲述着这块儿丰饶的土地上曾经的辉煌和沧桑。  从小沟村再往东,比一箭之遥更一箭之遥的地方就是苏家屯的大“矿坑”。  那个大“矿坑”确实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方圆十几平方公里,从任何一边朝对岸望去,所看见对岸人影都如手机一样的大小。  几年来,经过上级部门的督促,坑下目前已经成螺旋状往下延伸,咋一看,层层梯田裸露着地质时代少有的中国颜色,还真有图画般的诗情画意。  每到夏天,一场大雨来过,金岭,银岭,铜岭等山脉上的雨水一起朝那个大坑里倾泻,霎时间,一泓绿水便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在豫省的怀抱里······。  在苏老二的脑海里,经过设计,加工,建筑,润色·······,那个“矿坑”绝对是一个不亚于“唐碑”文化和小沟村“秀楼”的奇景大观,她一定会用自身的气魄向来参观的人们讲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现代人改天换地的雷霆万钧之力。  那“矿坑”的南岸便是伏牛山余脉的金岭,银岭,铜岭,人们只要一听到这富丽堂皇的名字,心里就会油然生起一种趋之若莺的心情。  自然而然的,把“矿坑”打造成一个中原的旅游胜地便是左右逢源。  苏老二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把这些地名以及地形的特点用丰富的想象赋予新的,独特的生命,那一定会产生更好的旅游休闲效果。  人们只要一踏上金岭,银岭,铜岭,就算是踏上了进入伏牛山腹地的关口,进了这个关口,那便是一副“锦绣”了。  伏牛山腹地的冬日,皑皑白雪决不亚于“北国风光”的“千里冰封”·····;春天的百花齐放既有“百家争鸣”的“于无深处听惊雷”的震撼,又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惬意;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一定会产生人类21世纪“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里程碑;夏天的伏牛山腹地一定会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母亲般的柔情滋润人们的心田······。  在苏老二想来,只要把那“矿坑”与金岭,银岭,铜岭这个“关口”打造成功,联系在一起,作为伊市和伏牛山腹地之间的驿站,就不愁在那“矿坑”上建造一条来往彼岸的通道,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天堑变通途”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苏家屯的子子孙孙就过上了充满阳光的日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