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这个屋里 > 第一百六十章 为忠义扼腕

第一百六十章 为忠义扼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发不成烟信号。就这样,吴军占据了滩头阵地,后继的吴军蜂拥而入。  有言,关公坐堂,正气逼人!可再优秀的领导,你能确保手下个个正气逼人?个个优秀?真是贪污受贿之徒,比比皆是;见利忘义之辈,屡禁不绝!  这是从古至今人类的一个悲剧。关羽的破绽不止是他的“得意”之作烽火台,他的后方交给了糜芳和傅士仁这两个不忠不义的人。糜芳和傅士仁顷刻间就投降了吕蒙。吕蒙带来的吴军化妆成荆州士兵,诈开城门,席卷关羽后方基地。  当前线的关羽得知后方被东吴袭取,已经连归路都被断了。他只好败走麦城,等待救援。  东吴吕蒙帅军进入荆州,深知稳固得到已经占领的地方不能出差错。他下令:“有胆敢妄取民舍一物者,杀无赦!”  有个人的裙带关系能和孙权搭上边儿,他因为拿了民居一顶斗笠。正值下雨,于是戴上了。被吕蒙看见了,下令:“斩首示众!”  东吴兵马入驻荆州,秋毫无犯。老百姓只愿消停的过日子,你们打打杀杀都是为了帝王事业,与百姓何干?别侵扰百姓就行了。  关羽只剩下麦城,派人突出重围向上庸的孟达和刘封求援。可惜这两个人心眼儿近视,看不到日后,只顾眼前的芥霁。原来,刘封当初被刘备认作义子,关羽不悦,向刘备说道:“此螟蛉之子,兄长何故收为义儿?”又,刘封屯兵上庸,属于偏远地区,远离益州政治中心,也是关羽示意刘备而做的人事安排。这导致刘封心里怨恨关羽,他们默认了关羽困窘,而不发一兵一卒救援。  援兵无望,关羽只好亲自领兵往西川进发,而留王甫周仓守城。  路上白雪皑皑,赤兔马被潘璋指挥的军士绊倒马蹄,关羽摔下被擒。可怜关羽一生,到此为止。  《三国演义》书中描写孙权本不想杀他,但张昭这样学识渊博又温文儒雅的文人开始谗言了。他说道:“当初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尚不能结其心,此人勇悍,留下终为东吴大患,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孙权点点头。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笔者判断《三国志》所描述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是潘璋当场抓住关羽,当场就杀了。素来藐视东吴将领的关羽也为东吴将领所恨,所以根本没有为关羽的生留有缓冲余地。一代英杰,一代义绝,就此将星陨落。  关羽被杀后,他的头颅被盛装在涂漆的盒子里,送往曹操处。孙权的做法其用意在于嫁祸曹操,而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于是厚殓关羽。  刘备听闻后,哭道:“可怜云长身首两地呀!”刘备发誓要诛尽仇人!  关羽的死引发了一连串的事故,这些事故对蜀汉的复兴事业而言是致命的。《隆中对》的计划难以照计划施行了。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虽然有虚构,但作者不能不说是为了陈述“忠义”而殚心竭虑!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战场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饱学大儒,这位活了七十有六的老先生骑在马上,站在曹魏的角度上要给诸葛亮训话了。他在同僚面前夸下海口:“管教一席话,使诸葛村夫拱手来降。”  这人就是王朗,官至司徒。他立于魏蜀两军阵前,长须飘然,颇有一番道骨!  王朗:“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正式。”诸葛亮答道。  “久闻公之大名,今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要兴此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我奉昭讨贼,何为之无名?”诸葛亮反问。  “嗯!”王朗神情肃穆的点点头,似乎胸有成竹。  他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是天命所归也。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以应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手指诸葛亮)、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仲、乐毅,何要强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