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白马关郎 > 第227章 关索长寻(两章合一)

第227章 关索长寻(两章合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索当年出生在新野,那时刘备正依附刘表,麾下之兵不满五千,可谓落魄至极,甚至还没有遇见诸葛亮,哪敢提什么复兴汉室的大业。

而心高气傲的关羽同样对自己和刘备的境遇长吁短叹。未曾想关索出生之后,生母杜氏因难产而死,这让关羽更加地心中气闷,对往后的人生更多了一丝迷茫。

那一日,负责抚养关索的胡氏正抱着哭闹的关索在房间里安抚。当他看到关羽独自在案前愁眉不展时,忍不住劝道:“杜氏已去了五日,还望府君早日振作!”

看到胡氏手里抱着的婴儿,关羽忽然想起什么,忍不住问道:“我是否还未给这孩子取名……”

胡氏点了点头:“妾身未敢擅取,全凭夫君做主!”

从胡氏手里接过孩子后,关羽沉默片刻后,方才说道:“就取名‘关索’,日后表字‘长寻’……”

胡氏略带不解地问道:“夫君前番给平儿取字‘定国’,寓意深远。今日给这孩子取名,又有何用意……”

关羽则是长叹一声:“大兄霸业屡屡遭挫,如今更是寄居在这新野小县,不知何日方能出头。我与大兄生死与共,自当竭力辅佐,除死方休!”

“只是这孩子生而丧母,已是可怜,日后会成长到如何,谁能知晓……”关羽感慨地望着怀中的关索,“他既是庶子,我也不强求他继承我的志向,只愿他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关索现在才明白,为何关羽早年会纵容自己不求上进,看来也确实没有对他有过多的要求。只是后来意外发生,穿越后的关索反而最有希望继承关羽的遗志,实现复兴汉室的伟业。

想到这里,关索当下决心将“长寻”二字作为自己的表字,绝不更改。

冠礼结束之后的第二天,胡氏便开始请人说媒,前往鲍凯家提亲。连关索都奇怪胡氏为啥如此心急,弄得和嫁女儿似得……

然而关索尚未在自己的婚事上花过多的心思,诸葛亮派出的斥候们也陆续回到成都,事实证明,关索的猜测是对的。雍闿等人的来使频繁往来交趾,而位于武昌的孙权似乎也在征调粮草物资,秣马厉兵,其野心不言而喻。

更有传言,孙权已加封雍闿为永昌太守,意图让他出兵攻打永昌郡。

这日朝会上,满朝文武皆是面色凝重,南中叛乱既是和孙权扯上关系,势必不能掉以轻心,稍有差错便又会迎来一场大战。

“陛下,孙权虽有野心,但眼下我大汉仍不可与其贸然交兵!”诸葛亮正色向刘禅说道,“唯有先派一舌辩之士前往武昌,说起罢兵,两家和好,攻破魏贼!”

经过这么多天的临停朝政,刘禅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场合,于是振作精神,高声问道:“哪位爱卿可担当此重任!”

刘禅话音刚落,尚书邓芝当即出列道:“陛下,臣愿前往武昌面见孙权!”

“陛下,邓尚书前番在江陵游说孙权有功,足可担当此任!”不少文武先后附议,认为邓芝是最合适的人选。

虽然关索也知道历史上确实是邓芝成功说服孙权,与其联盟修好,但今非昔比,此番别说邓芝,就算诸葛亮亲往都未必有用。

历史上,邓芝能成功出使的原因有二。

其一,孙权在夷陵大胜后巩固了荆州的统治,在领土上已没有和蜀汉有太尖锐的纷争。

其二,曹丕第一次南下伐吴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获得了不少胜仗,足以让孙权明白两方巨大的实力差距。如果他执意要与蜀汉为敌,极有可能面临魏蜀两国之兵。

而这一次,季汉重夺荆州,而曹魏又被汉军杀得大败而逃。孙权既没了北方的威胁,又急于收回荆州,更兼他前番选择隔岸观火,大大地保存了实力,腰杆子自然硬了许多,这次就没必要看季汉的脸色了。

而且,关索心里极不赞同邓芝出使。

前番正是邓芝一番唇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