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159章:安氏覆灭后山民出山了(求

第159章:安氏覆灭后山民出山了(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燮元等人平定贵州水西叛乱用时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算短。

这段时间,大明边境到处都是烽火。

崇祯二年二月初四,孙传庭接到了朱由检的命令,向西北进军。

嘉靖年间,明朝的国力衰落.

在西北地区,其西北的蒙古王公基本不再接受明朝的册封,吐鲁番国兴起,吞并了哈密,明朝的势力只能退守嘉峪关,完全退出了西北。

此时蒙古和硕特部进入明国西部,战胜漠西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部等,占据了青海地区。

西北则是由东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成的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占据。

青藏地区则是建立起来了藏巴汗王朝。

这个时候对西域进军,并不能保证战争绝对的胜利。

想要真正把西部和西北地区掌握在大明帝国手中,还是如同之前那样设置宣慰司,安排宣抚使或者册封属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到设立州府,直辖管理。

而进入这些地区,必须要克服的,则是道路上的崎区和荒芜。

孙传庭接到朱由检的旨意是“先稳住西北基本盘,而后图青海,复关西七卫地区,再与朱燮元等部联合,覆灭青藏王朝”。

稳住基本盘,也就是对嘉峪关之内的关中地区进行有效地管理。

所以,前期的战略,并非是以作战为目的。

孙传庭率领秦军进入陕西行都司地区,沿途整顿各卫所军伍,在随行的军务兵团的帮助下,完成对嘉峪关之内卫所的废止和重新安置。

由这些卫所兵和新招募的士卒,以及一部分秦军,重组成为“西北军”,人数是两万人,和秦军两万人一起对陕西行都司地区进行驻守和建设。

重组的西北军,由刚册封的甘肃总兵杨嘉谟统领。

杨嘉谟一生戎马生涯四十年,在原历史中,他是明末功德昭着的名将。

他是北宋名将、世称“金刀令公”“杨无敌”杨业的后裔,也就是北宋传奇将门杨家将的后裔。

终明一朝,杨嘉谟及其祖宗八代祖先世居凉州,镇边守土,保卫大明江山270余年,立下赫赫战功。

孙传庭进入凉州之后,先宣布了皇帝对杨嘉谟的封赏。

“念杨家之功,册封杨嘉谟为西北伯,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封其妻为二品诰命夫人,子嗣选适龄者入京师大学堂学习,赏银一万两,赐‘世代忠烈’匾额,于凉州建立杨氏忠烈祠,享香火供奉。”

西北军的骨干多是凉州军,也就是杨嘉谟所率领的军队。这一支全新的军队让他率领,对他来说就是皇帝对其信任的体现。

而且,皇帝还给了如此丰厚的赏赐,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权力,地位,面子,银子,全都给了。

皇帝对他这么好,直接把这位老臣感动得当场就要出兵西域,大有一副要为国捐躯的架势。

还好孙传庭拦住了他,然后与他好好谈论了一下朱由检的西域战略。

现在杨嘉谟的战功并不显着,朱由检计划等他获取了一定战功之后,就将其封为军机大臣,加入到西南军机处。

军机处的成立,在大明很多官员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些人实际上就掌握了西南各个兵团,而皇帝想要发出一个命令,如果要通过大明原始的信件送达方式,恐怕等到命令送达,一场战争已经打完了。

西南和西北两地也无法获取到彼此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那么实际上两个地方就分属不同的管理了。

根本上的问题,还是信息传递的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军事命令,自古以来,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就非常弱,原因就在于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传达,毕竟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无法做到在规定时间之内送达消息,那么这道政令就是不起作用的。

朱由检和萧升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