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201章:一手煤炭,一手钢铁(求月票)

第201章:一手煤炭,一手钢铁(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于是,那些小作坊也都被极大程度地利用了起来。

崇祯二年,蒸汽机被推广应用,大明正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的道路。

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工业化用了大概一百年,萧升和朱由检的想法是让大明在十年之内完成工业化转型。

这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实现的概率还非常的大。

解决了外敌的袭扰,再挖掉了那些士绅,这样皇帝的权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非常容易集中力量去做一件事。

而煌夏商会统领全国的商业布局,影响整个大明的商业进展。

两者联合,那么就可以轻易使得大明这个机器加快速度,朝着指定的方向运转起来。

煤炭和钢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今年,也是崇祯二年的上半年,北方完成了对农业技术和工具的革新,高产作物被推广开,下半年就可以推进到华中,明年就可以完成整个大明的农业革新。

这也是集权下,高质量工作效率的成果。

工业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原本一百人的手工工场,使用新机器之后,裁掉九十个人,就用这十个人来经营一家工厂,其它九十个人成为无业游民。

另外一种就是新成立九家工厂,让十家工厂和这一百人来提供生产力,产出十倍以上的货物。

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第一种,因为工厂主是商人,第二种选择会极大地降低市场价格,甚至导致自己赔钱。

但在大明集权控制之下的工业化,却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

这样一来,物价还是会下降,但是通过向外倾销的方式,却可以让价格维持在一个仍然有一定高额利润的水准。

于是大明的百姓也不会因此而成为流民,反而会因为提高的工资以及低廉的物价,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其幸福感。

这个时期的辽东半岛天寒地冻,农业发展并不好,但是这里的矿产资源十分的丰富,其中铁矿石储量更是占整个大明帝国的五分之一!

优质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让其工业化进度快速地推进,大量的工厂在短时间之内拔地而起,甚至于直接催生了一批建筑行业的工人出现。

现在,每个月都有一批钢铁从金州运送到天津,作为建造大船的材料。

辽东湾的海运行业彻底打开,原本的海禁政策大家都识趣的一字不提。

毕竟,很多官员也是这场开海运动的既得利益者。

辽东半岛不仅消化掉了那些从辽河等地搬迁来的汉人,而且仍然对劳动力有着大量的需求。

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持续提速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