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五十六章:布业和餐饮

第五十六章:布业和餐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半个月后,《煌夏日报》最新一版的销量达到了六万份。

这里的销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当日在京城之内的直接销售数量,另外的一部分,则是一些行商早就订购下来,拿去卖到外面的数量。

六万份,也就是十八万文钱,一百八十两而已,实际上因为有大量采购的优惠,最后获得的销售额仅仅一百六十五两。

三日印刷一次,刨去成本,每天也不过是35两银子,一个月才一千两而已。

靠卖报纸,如果不能达到一个百万级的数量,赚不了多少钱,主要的收入,还是在商业版块上的广告上。

比如某个布行购买了连续一个月报纸上的某个版幅的广告,共计白银九百两。

当然,不管怎么推广,明末的社会之中,注定这种报纸不可能太赚钱,因为钱都垄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这种靠量来获取钱财的,无法挣多少钱。

萧升也不指望它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钱,煌夏商会一直在进行宝石黄金的收购工作, 如今他的手里有着很多上等的鸡血石,田黄石, 翡翠, 和田玉之类的宝石, 通过这些宝石,他每个月都可以从现代至少获利两个亿以上。

一些上等的药材, 每个月也可以给他带来三千万以上的收入。

一个亿可以买到一百多万两工业银,现在他只是每个月运送到明朝时空二十万两,如果需要, 他也可以一天之内搞来一百万甚至两三百万两白银。

就目前而言,他不缺钱,也就意味着,朱由检不缺钱。

大明其实也不缺钱,现在整个大明的士大夫阶级手里有很多的钱, 症结不在钱的问题上, 而在基础生活物资上。

最基本的, 粮食无法供应, 即使有再多的钱, 土地无法种出粮食, 那也是要死很多的人。

所以, 萧升和朱由检必须要尽快着手应付这件事。

崇祯年间, 正是小冰河时期来临最猛烈的时候,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大旱,旱则赤地千里, 蝗虫漫天;南方多有洪涝,水漫大地,家园毁尽;沿海之地有海啸, 动辄淹死数千人,满目悲怆。

单纯地依靠内部手段去改善民生, 以明朝的生产力远远无法达到目的。

而两人在商议之后,最后的一致意见就是将国内的矛盾转嫁到其它国家,比如周边那些对大明虎视眈眈的国家。

小冰河时期的其它国家其实也不好受,拿后金来举例, 历史上因为大明关锦防线对其造成封锁, 其无法入关劫掠, 而国内遭逢大旱,黄台吉直接选择去侵略旁边的朝鲜。

一方面,是为了打破蒙古, 大明,朝鲜对后金的三面包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矛盾,从朝鲜掠夺粮食,既消除了之后入侵大明的后方隐患,还成功地把国内的矛盾转移了出去。

后金并不是如同蒙元当初那样的野蛮人,他们招引了大量的汉人做官,把自己从一个奴隶社会体制发展到了半奴隶半封建的社会体制。

而在先后把朝鲜和蒙古两个后顾之忧解决之后,再凭借骑兵之利,攻入关内无可阻挡。

大明的官兵体制已经积重难返,从主将到小旗贪腐成风,武人信命,才造就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假象。

新军还没完成训练,想要通过野蛮入侵的方式获得财富不可能。

所以他们两人只能另寻它法,这个方法就是经济入侵。

一直以来,周边国家对大明就非常的依赖,钱币都是使用的大明铜钱和白银。

甚至有些国家和大明作战只是为了可以和大明互市而已。

自万历四十七年起,明朝改变此前经济封锁的策略,转而重点拉拢被蒙古内部孤立的林丹汗,累计给予箭赏、进马赏银近五万两,并应允每年赠送白银千两。

天启五年,志大才疏的林丹汗东征科尔沁部,主动挑起左翼蒙古内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