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金瓯英雄传 > 第29章 毅然从戎

第29章 毅然从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过两个月的强制训练,保康军已经初具规模。为了增加兵力,经过军营主要将领商讨,决定以朝廷的名义,到各州府招募青壮年。  初步计划,拟招收三千名,再组建三支队。  于是,军营里抽调那些有上过私塾,懂文化的人,分五组,到五个地方招募新兵。  其中,有一组便是来到永福镇。侥幸的是,带队的便是团练副使呼延赞。我就是在这时当了兵。  当时的情景,我历历在目。  那天上午,我爹告诉我:“发儿!准备一下,跟爹到镇上报名当兵。”  “哦!”其实,我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  我爹既然有这个想法,那就到军队里混几年吧!既可以混军饷,家里还可以减免税收。  这两点,其实是那些青壮年,踊跃报名当兵的主要原因。我爹这样想,别人也是这样想的。  当我们来到镇上,便看见招募处已经围满了人,而且,还排成一条长龙了。应该这样说,这些排队的,年纪和我差不多的这些人,都是想报名当兵的。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混军饷和家里减免税收。至于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应该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  在围观的人群中,还有不少青壮年,他们也许是在观望,也许是在犹豫。甚至,有人是来凑热闹的。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好奇心很强。哪里有热闹,总喜欢往哪里凑。  因为,我也没有什么特殊。因此,只能按规定排队。轮到我的时间,足足排了一个时辰。  我看见一个少年将军,正站在边上,回答着人们提出的问题。听别人说,他就是呼延赞将军,一个敢带着人马,拦截皇帝车驾的人。因为他的大胆和能力,得到了太祖皇帝的青睐,最终答应给他们衣甲和弓弩,并命令他们组建保康军,他被任命为团练副使。那可是兵团级别的,他的军职就相当于现在的“兵团副司令”。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并为他的胆识和勇猛,而深深折服。我带着钦佩的目光,多看了他几眼,把他当成是自己心目的男神。  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可是,我也不曾想到,呼延将军的战功,却在大宋军队中勇夺第一,被封为“大宋战神”;我也不曾想到,自从我当兵的那一天起,我便和这位少年将军有不解之缘。一直跟随在他的军队里,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兵,逐渐成长起来,最终也成为一个兵团级别的将领。不过,这是后话,我暂且不说。  轮到我登记个人信息了。书记员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这么严肃的场面,我不敢含糊,一一作了回答。最后,他问我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当兵?”  “保家卫国!”我毫不含糊地回答说。  “哦!志向远大。”书记员面露惊讶之色,竖起大拇指,当众肯定了我。  别人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那就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甚至,有人还说,他之所以选择当兵,就是为了练好本领,找仇家报仇。  也许是我的回答,被呼延将军震憾到了,他微笑着向我点点头。还特意走了过来,看了我的个人信息,还自言自语地说:“郑发。好名字!”  也许是我的回答,让这位少年将军有了好印象。因此,我一入伍当兵,他便关注了我。  这一组来到永福镇招兵的,除了呼延赞将军,还有四个人。一个是第一队副千夫长付建,也就是那个书记员,还有三个助手。他们分别是林鹏、卫国和蔡坤。  他们这些人,是我事后才知道的。  在永福镇,整整招募了一天。结果招募到新兵五百多人,他们都是十六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壮年。我就是这五百多人中的一个,年龄属于比较小的,被称为“小鬼兵”。  我拿着“入伍登记卡”,和爹离开了招募现场。根据约定,三天后,全部来到“乡公所”门前的大广场上集合。之后,便给每人发一套军服,正式成为一名军人。从此,便在军营里服务。根据相关条例,四年后,如果还能生存下来,便可以放一年的军假,回家探亲或娶妻生子。  按照规定,我当兵后,如果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