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陪诊师 > 第86章 割韭之辩

第86章 割韭之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季虹曾经考虑过售卖课程之前和林倩、顾娟以及黄默山打个招呼的,大家在一个群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自己悄无声息地卖起了课程,有吃独食之嫌;或者把他们当外人,自己搞秘密行动。

见林倩如此一问,她只有陪笑解释道:“是这样……我准备很久了,今上午接到家里电话,说我奶奶的心脏病严重了,得尽快做心脏搭桥,我需要钱呐!光靠干陪诊哪儿够?我一急,三下五除二就把视频发布了,我原来跟你们打个招呼的。”

“啊呀呀,看把你紧张的,做贼似的!”林倩嘿嘿一笑,“逗你玩儿的,你卖课程就卖课程嘛,跟我们打招呼干吗,你是先干的,又不是我们先干。再说了,我们几个,也编不了你这样的教材啊!”

“你看到教材了?!”

“看你那视频就知道啦,光那大纲就21条,太生猛了,没一个课程可以和你相比。你没看一个网友的留言吗——

“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21条,引燃了五四运动和工人大罢工,这个21条的课程可以培养出陪诊师博士,我也想学。”

“是吗?网友们真是太有才了,网上的留言总是那么有创意。”季虹应着,忍不住打开视频翻看留言。果然,是有这么一条留言,和林倩说的八九不离十。

“抓紧回复留言吧,那么多留言你一条还没回复呢,不打扰你啦。”林倩说完,带上了门。

季虹在一番搜集资料后,就吐槽“割韭菜”的观点写出了辩驳的视频文案:

各位粉丝们、网友们:

我的陪诊师课程的宣传视频发布不久,收到了一些留言,指斥我售卖培训课程是“割韭菜”,我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在法国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很认可这句话,所以我很欢迎每一句留言,也能接受各种观点。

所谓“割韭菜”,是收了钱而没有传授真技术真知识,我的课程比市面上的便宜,但我敢保证,我的课程是市面上内容最丰富、知识最全面、专业度最强的课程。

我的课程共8万多字,涉及多个领域。不敢说都是专业级,至少不会误人子弟。我本人大学读的是护理专业,做过护士,有先天优势。

我又通过自学,进修了心理学和保健医学,到目前为止,我陪诊了近千位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我的课程就是我的经验之作,绝非纸上谈兵。

再说收费问题。我这个课程虽然只是个很普通的培训课程,但它是我精心编写出来的,有我个人的知识产权。有产权就可以收费、变现,这种收费变现的过程叫知识付费。

实际上,我国的知识付费并不是近几年才诞生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其实就是知识付费的行为。

而现在的互联网上,创作者将知识变成付费的产品或是服务,通过线上交付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付费。

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在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付费问答模式,你可以在平台找到许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

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这些,都是大咖们的知识付费行为。

到了2017年,知识付费仍然呈现上涨的趋势,这一年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微信公众号也正在加快上线付费订阅。诸多大厂先后下场,知识付费已然成为了互联网的风口。

随后的几年里,知识付费行业的用户不断增长,知识付费群体从0.5亿人到2021年的4.8亿人,知识付费已成大趋势。

2021年抖音发布的泛知识报告显示,其中20%的播放量皆为泛知识播放量,预计在2025年全国知识付费群体将突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