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酸儒穿到七零年 > 第一章:此生无望

第一章:此生无望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章

1905年秋,清政府一纸谕令昭告天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引得世间一片哗然!

而随着这纸谕令的颁布,当年的秋闱成绩也被作废了,原本已经公布的红榜,一夜之间成了一张废纸,那些本就没考上的秀才们也就算了,而那些榜上有名的秀才,已经被周围人唤作了举人老爷的人,简直无法接受这样人生的大起大落,好几个人听到了消息后,当场就气晕了过去。

当季恒之接到消息的时候,望着告示墙上并列贴着的两个告示,着实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明明五天前他还在这里刚刚看完红榜,上面高高挂着他的名字籍贯,列为这次乡试第七名,可是仅仅过了五天,在红榜旁边的告示上就写着科举制度已经被取消,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乡试会试殿试,此次所有的考生的成绩也统统作废。以后再选拔人才,就要从那些新式的学堂里面选拔了!

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是季恒之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可以算个十成十!

若正经论起来,季恒之祖上在康乾时期是出过几位朝廷大员的,也算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只是随着整个清王朝国力的衰微,官场的日渐腐朽,季家人的官场之路也愈加艰难。等到季恒之爷爷这一辈的时候,季家已无当官之人,举家从京城搬迁到南方偏僻小镇,靠着读书人的体面教书养活生计。

尽管已经算是家道中落,但是季家从来没有放弃过通过科举重返朝堂恢复往日荣光的想法,所以尽管家财散尽,搬离京城,也没有丢掉家里一本藏书。只是季恒之的爷爷父亲都不算得读书的好材料,又无钱疏通,所以考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童生,再无进寸。

季恒之十四岁中了童生,十七岁考中了秀才,给了季恒之的父亲莫大的希望,专心教书育人,不再参加科举,只为了多赚点银子给季恒之作为乡试路上的盘缠。

季恒之没有挨上季家辉煌的好时候,同时他虽然中了秀才了,可是也没有怎么改善家里的条件。其实季恒之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他们这种读书人受到的礼遇在这个年头已经越来越少,原本清政府给读书人的优待也渐渐只剩下了一些形式,洋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进来,先进的武器和技术让很多有识之士都重视起来,认为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西式学堂和海外留学,原本读书人都要学习的四书五经第一次受到了挑战,被拉下了神坛!

只是季恒之所在的小镇毕竟偏远,消息远不如在京城时候那般灵通,再加上季父对清政府强烈的信心,对季恒之考科举一事超乎想象的执着,一向都是认为外头的纷纷扰扰只是暂时,以后终将还是一切照旧,所以只盯着季恒之读书。

只可惜就算在那样一个年头,想要靠着科举出人头地也是不易,季恒之几次前往江宁府参加乡试,却屡次不中,将家中最后一点银两耗尽之后,季父也终于因为一场风寒无钱医治而一命呜呼!

然而即便如此,季父在临终前嘱托季恒之和季母的,依旧是一定要坚持考下

去,光耀季家门楣!

季恒之原本因为几次不中已经心生退意,再加上是因为自己将家财耗尽导致季父来不及及时救治而无限悔恨,心中已是想此生再不碰科举了。万没想到父亲如此执着,临终前都因为此事而无法闭眼!!

从那之后的三年里,季母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靠着给邻里洗衣服带孩子赚取点微薄的银子,靠着自己还算不错的绣活积攒给季恒之赶赴乡试的盘缠。而季恒之则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惹得不少人都对他指指点点,觉着家里日子已经过成这样了,这个季秀才还不帮着老娘一起踏踏实实生活,散尽了家财、父亲为此都搭上了命都没考中,竟然还想着去考!

真真是读书读迂了!

也因为这样,季恒之一个26岁的大龄青年至今无人问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