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万千宠爱[穿书] > 第61章 第 61 章

第61章 第 61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安丰镇鱼塘承包主邱小顺, 这会儿正一身泥一身水的泡在鱼塘中——

虽然地处北方,乐源县这里水域还算辽阔。

尤其是下辖的安丰镇。

曾经因为种植的水稻面积够大, 再有鱼塘众多,安丰镇这里被媒体赞誉为北方的“小江南”——

最辉煌的时候,“安丰稻米”曾经和江南贡米并驾齐驱,不但是省优部优国优产品,更曾出口国外,给乐源县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安丰石斑鱼也因为肉质肥美为人称道。凭借这两项收入,安丰镇国民生产总值曾经一举跃入全省小镇前三。

只可惜那样辉煌的经历,早已成了历史。乐源整个大生态环境崩坏的基础上,安丰也没有幸免。

先是安丰稻米没办法达到出口标准,产米只能转为内销。

基于安丰大米的超高人气, 一开始还颇受欢迎, 想着这么低的价格,竟然能买到安丰米,还很是畅销过一段。

可那样的风光不过持续了短短一个星期——

口味今非昔比之下,国人也不买账。

到现在, 安丰大米早已成为了历史符号。

至于说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安丰石斑鱼也早就从安丰人的餐桌上消失。

收入大幅度下降之下,众多安丰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同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收入虽然比不上曾经安丰镇辉煌的时候, 可好歹挣的钱可以养活老婆孩子。

但凡有一点可能, 邱小顺也想和同龄人一样, 背上行囊去大城市打工。不管是去工地搬砖, 亦或是做流水线工人, 都好过对着家乡那几亩稻田和怎么几乎没什么生机了的鱼塘的绝望。

可邱小顺不能——

曾经邱小顺也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 父亲虽然年龄大了, 却不是一般的能干, 下地干活时一把好手。

下面一儿一女,也都聪明伶俐。

往年家里都是邱小顺在外打工,老父亲和媳妇在家里照应孩子耕作土地。

可就在去年上,邱小顺却不得不辞了外面的工作,背上行李回了家乡——

父亲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刚给老父亲置换过股骨头,那边妻子又被查出了中期甲状腺癌。

两个孩子大的十七岁正读高二,小的十二岁读初一。

家庭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邱小顺一个人的身上。

给父亲和妻子治病,花光了邱小顺所有的积蓄。后续治疗的钱和两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影。

把个邱小顺给难为的,一夜之间头发就白了一大半,一个人跑到母亲的坟旁,呆呆坐了一宿。

可日子再难,也得过下去不是?

擦干净眼泪,邱小顺还得面对家里的这种困境——

作为流水线工人,邱小顺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要说唯一掌握的一门技术,就是安丰镇经济辉煌时,和父亲一起承包过鱼塘。

思来想去,想要挣钱的话,怕是也就这条路好走了。

回去说了一声,父亲和妻子也都同意了——

曾经的生活习惯,安丰人喜欢吃鱼的还不少。

石斑鱼什么的自然别想了,可弄些对水质要求低的,比方说鲢鱼,鲤鱼,鲶鱼等还是可以的。

邱小顺是个有事业心的人,想着既然要干,那就干大些,当下就从亲朋好友那儿借了十万块钱,承包了一口三十亩的鱼塘。

有父亲邱旺田从旁指导,鱼苗存活率还挺高。

满想着春节时,就可以撒网捞出来一大部分售卖,到时候有了收入,家里也能好过些。

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鱼苗刚入塘那个月,就下了一场酸雨。

酸雨过后,鱼塘中的鱼苗直接死了个干干净净。

那会儿邱小顺整个人都懵了,对着一塘漂浮起来的死鱼,七尺高的汉子直接跪倒在塘边,嚎啕大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