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综历史]独生子 > 第十八章 不定

第十八章 不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确定了对胤禔的处罚之后,康熙的行动很快。

十月三十刚说完胤禔素行不端,十一月初一就革去胤禔的王爵,将他圈禁在直王府中。

要不说康熙是亲爹呢,圈禁也给人选个舒服的地方。

反正弘旺知道以后,是对康熙的心慈手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这被亲爹圈禁和被兄弟圈禁就是不一样,雍正朝那些被圈禁的皇子,回想起康熙朝里两位兄长的待遇,不知心中是否会羡慕。

胤禔倒了霉,其余皇子又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便又有大臣上疏保奏废太子胤礽。

储位空悬,人心便无法安定。

若是胤礽真是因谋反被废也就罢了,如此悖逆不孝之子,别说放出来继续当太子,就是在幽禁之所关到死,都算是皇恩浩荡。

可谁让胤礽的罪名并不严重呢?

胤礽的其他待遇,都是皇帝主动给予的恩宠。康熙不上赶着给宝贝儿子做脸,太子又怎么会变成他废储的时候说的“不法祖德”“恣取国帑”,连有心探听皇父消息都直接是“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的那种人?

总结康熙对废太子的不满之处,所谓有心作乱,集结党羽,锅都可以给已经死了五年的索额图背。

至于太子本人,窥伺帝踪当然有错,可所谓的“今日被鸩,明日遇害”,都是康熙皇帝自己出于恐惧的臆想。

皇帝觉得太子窥伺帝踪,有心暗害于他,被害妄想症发作,可要论太子的罪名,似乎也真没到谋反作乱的地步。

而且,废太子之后,皇帝就常言太子干的事不像正常人干的,而是“似有鬼物凭之”,“种种举动,皆有鬼物使然”。他自己都给胤礽找借口脱罪。

当然,这只是根据皇帝对外公布的消息来看的。

十三阿哥向来与皇太子亲厚,这位可到现在都还被冷遇、幽禁着呢。

真要说太子和十三阿哥两位皇子有想做什么,也未必说不通。

可是皇帝没真切公布他们的罪名,仅以表象论,太子的罪过还不至于严重到废黜储君之位。

更何况,如今出了胤禔镇魇太子一事,大阿哥连判决都下来,大好的甩锅对象,不正好用来证明废太子的无辜?

偏偏这些折子都被留中不发了。

皇子大臣们都弄不懂了。

康熙废太子后就亲下谕旨,不许皇子们对储位有想法,若有窥伺储位者……倒霉的八阿哥就是前车之鉴。

如此一来,无论是不是太子党的大臣,有心让皇帝重立国本、安定民心的,就会上奏保举太子。

皇帝表露出的对太子的温情眷顾,分明就是给予外界的信号。

留中不发的折子虽多,康熙却没训斥过这些上折子的大臣。

沉默是变相的允许,大臣们保举太子的奏折并没有停下。

皇子们都不敢在这时候凑热闹,胤禩已经吃了亏,好不容易让老爷子消了芥蒂,更不能在这时候有动作。

弘旺因为记忆里皇帝会二立太子,只当胤禩回家所说的猜测都对,康熙虽有心复立太子,但古往今来未有先例,只能让朝中群臣先鼓噪声势。

结果,先是十一月初八,康熙针对大臣保奏太子的情况下了道谕旨。

先表示胤礽作恶,都是被镇魇导致的,经过他“竭力调治”,胤礽“果蒙天佑,狂疾顿除”,而且能做到“不违朕命,不报旧仇,尽去其奢费虐众种种悖谬之事,改而为善”,总而言之,胤礽他好了!废太子的时候,他说胤礽不好之处,“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胤礽他还是皇帝自己清清白白的好儿子。

但是,总有那么些人妄图揣测圣意!他明明是对胤礽散发父爱,这些人却觉得皇帝频繁召见废太子一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想要借着上疏保奏废太子向胤礽献殷勤。这些人想的什么,他一清二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