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第 28 章 明末农民起义5

第 28 章 明末农民起义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讲完明英宗对大明灭亡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接下来讲讲另一位贡献最大的人,那就是明朝的倒数第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也是年少登基,当皇帝的时候还不到九周岁。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然而因为他的不作为,导致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在中晚期该有的弊病,一样不落的全部爆发出来,而且愈演愈烈,从而恶化到后面神仙难救的局面。

毕竟在他死后一十四年,大明就亡了。

我说的亡了,是指天子守国门,崇祯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

朱元璋气哼哼,但还是护短的说了一句:“还算有骨气。”

可朱棣不这么想,他在心里大骂:“朕打算迁都北京之后,依旧保留应天府作为陪都,就是想让南北两京有个互相帮衬。将来事有不谐,最起码能保留半壁江山。这个崇祯,完全没理会到朕这个老祖宗的意图!”

崇祯要是听到了,估计会大喊冤枉。他不是不想走,实在是没想到李自成来的那么快,导致他没走成。

毕竟他连船都在天津准备好了。

都怪那些文官扯皮误了他!这些文官都该杀!

[另外好心提示一句,哪位宝宝要是有低血压,建议读读《南明史》,保证药到病除,可以一览江南士大夫阶级的所有坏毛病。]

朱棣:……错怪后世子孙了,还是有明白人的。

不过看上去没啥用。

[提起万历皇帝,好像最出名的就是他一十年不上朝。

但其实,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奋进过的。

刚登基时,由于年少,他爹给他留了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高拱、张居正、高仪,内廷又有他娘李太后和大总管一样的司礼监太监冯保。所以小万历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然后因为高拱和冯保不和,所以内阁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争斗,不过问题不大,总之高拱失败、高仪呕血而亡。冯保成功当上了司礼监秉笔、掌印太监,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

两个人巅峰会晤,成了实际上的内相与外相。]

朱元璋心里十分不痛快:咱就说,立马就得立个“宦官不得干政”的大铁牌子,回头让标儿在北京也立一个!

干政就算了,听这意思还成了定制,难道这些鳖孙都忘了晚唐的教训了么!

[张居正大权独揽,是代理皇帝,因此网友开玩笑称张居正是“明摄宗”,非常形象了。

但大家也都知道,张居正是在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能臣干吏。

而小万历也非常崇敬自己的首辅,管他叫张先生,他们师徒两个一起推行了万历新政,针对大明两百年的沉疴进行改革,是一段君臣相得的蜜月期。

不好意思,我想到了小铁锅和脱脱。

我有罪,我忏悔,哈哈哈。]

秦始皇听的津津有味,因为

后世对他来说是非常新鲜的,有许多他没听说过的政治制度与官职设置,虽然不一定适用于他的大秦,但也算是一种思路。

比如他就在想怎么杜绝宦官干政,不再出现赵高那种情况。

他对随侍在自己身边学习治国的扶苏道:“后世之事虽相隔千年之久,然有些人性是不变的。国君年少,依赖丞相,但有朝一日国君长大了呢?必是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

扶苏乖乖称是,心想着:父皇和吕不韦不就是这样么?

不过父皇年少时锐意不可挡,不喜欢吕不韦的跋扈,更不喜欢他的治政主张。倒是近几年不知是不是因为天幕的指点,父皇的政策越发柔和了起来,倒是有些暗合那吕氏春秋的意思了。

也不知这万历皇帝长大后如何?

[万历新政有几条很著名的措施。

针对明朝中期已经显现的浮躁官场风气,新政推出了“考成法”,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