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35章 采访

第35章 采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腾云工程,航天局规划的远期空天飞机项目。

具体由两级组成,下面是能从地面起飞,依靠涡轮-冲压组合式发动机可以飞到三万米以上临近空间的大型飞机。

而在它的机背上,则是与h类似的小型航天飞机,不过起飞重量大一些在30吨左右。

当组合体飞到大气层边缘,小型航天飞机脱离并点火,利用自身动力飞抵近地轨道,执行太空任务。

大、小两个飞行器最终都能完整返回机场,只需要维护保养后加注燃料,就能不断重复执行任务。

航天局把这套系统合称为空天飞机倒也不错,反正确实结果差不多。

科幻电影里那种从地面起飞一路飞上太空的空天飞机难度还是太高,而且对于航天局来说投入与成果不成正比,pass。

到此为止,航天局的廉价航天思路就这个,预计2025到2030年之间搞定腾云系统就谢天谢地了。

火箭回收思路也想过讨论过,方案和创意还很多,但最后还是评定没有必要,难度太大无法实现,反正以华国的物价发射一次性火箭的成本其实也不高大家都能接受,不像阿美和欧空局那样一次动辄十几亿美元。

现在新远一号乙的成功回收就相当于打了航天局的脸,至少从他们的角度看来就是:

一个私人航天企业简简单单的就完成了火箭回收,根本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复杂嘛!

这是在否定之前的路线和决策,但航天局肯定不会硬着头皮就不搞火箭回收,但肯定要马上搞自己的回收技术。

几個下属研究院的头头同时被叫道京城开会,航天局将重新审视新远宇航动力以及自己未来的路线。

在网络上,新远宇航的名气也终于直线拔高。

新远一号乙火箭回收的全过程视频被到处剪辑转发,热度连续几天冲上第一。

大多数人不懂技术,但一看有人能把从天上掉下来的火箭稳稳接住落在地上,也能清晰感知其中巨大的难度和极致的技术力。

204年末的尾声,4g网络还没有完全铺开,但此时的互联网已经较为成熟,许多高质量的论坛还健在,网民中高知识人群占比更高。

在这个公知盛行,依然自卑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年代,新远宇航硬生生逆流而上,收获了一大批的称赞。

甚至林炬看到了“人类之光”的字样,那可是原本用来称呼阿美航天局,后来交给空叉的词语,现在居然有人开始用此来夸赞新远了。

就连平时百忙之中不忘嘲讽的那些人也都偃旗息鼓,不是干巴巴地表示庆祝就是装死。

人类第一次运载火箭垂直回收,创造历史,已经无可争议地落在了新远宇航的头上。

当然,更大的肯定来自官方。

回收成功当天晚上,ccav中央新闻中途插播了新远一号乙的成功回收讯息,简单配了几张图。

到了第二天晚上,央视记者亲自跑到新远工厂,拍摄了一大片素材,还要来采访郭申和林炬。

现在林炬一下成传奇人物了,年纪轻轻接连创造奇迹,将一个拖拉机厂变成航天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背靠着隔绝走廊和车间的玻璃,林炬在这里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林先生,我们的采访播出前会经过审核,这次采访也比较简单,您可以放松些。现在可以开始吗”

林炬:“谢谢,我准备好了。”

记者:“您曾经在阿美留学一年,请问你创办航天公司的原因也与此有关吗”

林炬:“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最开始是想当宇航员,等我长大到了阿美发现个人也能进军航天,再加上国内开放了航天市场,我才最终确定如此。”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远宇航的技术层次很高,屡屡创造奇迹,并成为全世界首个完成火箭一级垂直回收的企业,请问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