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99章 意外

第199章 意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微博,7月7日热搜置顶的词条:

“林炬在太空的第一个晚上”

7月6日中午,林炬抵达了天宫空间站。

虽然已经多年未上太空,而且也从未有过对接经历,但重复次数多到数不清的训练是有效果的,李伟手动对接比自动还快,一次就稳稳地对上了接口。

在太空已经飘了两个多小时的林炬已经适应了重力,跟在李伟后面进入了“天和”核心舱。

云宫核心舱的0.9对接口被神舟十一号和团结号占用了,所以只能通过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进入。

系统工程师柯云和邓磊在云宫空间站等他,等林炬通过那宽大的2.5米方形对接口时,一致喊道:

“欢迎老板回家!”

没什么问题,s-62制造方和归属权都是新远公司,说是林炬的也没错。

也就是说……他在太空有一栋房产?

林炬虽然在地面上也不止一次进入过空间站内,但在太空中还实属首次。

最让他感到奇妙的就是方向感,尤其是圆形舱部分。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轻轻踩在舱壁上走了一圈,因为没有重力,所以竟然完全没有颠倒的不适。

6.8米的圆形舱段实际生活着体验极其巨大,以林炬一米八的身材,足足有三个半他那么高呢!

以至于晚上再次直播的时候,林炬下意识地吐槽一句:

“早知道就做成隔间了,两层都富裕。”

当时的网络评论区刷过一片的“不愧是大资本家”“资本要进入太空了”等词条,不过大家也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一般居民住宅楼层高度也就在2.8米到三米左右。

6.8米的高度说是别墅都不夸张,所以直到现在都不断有人吐槽s-62实在是过于豪华和奢侈,竟然没有隔层。

但这些当时的新远工程师们并非没有想到,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认为圆型舱段这样做布置舒适度会有极大提升,而且给人的感觉会和宇宙飞船一样。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林炬在圆形舱段的感受就是一种完全的未来飞船的感觉,空间大气,布局优美,尤其是坐在观景舱的时候,要是加上环形的操作台,就好像坐在“千年隼”飞船的领航舱里一样,特别有感觉。

相反等他再回过头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参观时,瞬间就有种进入了集装箱的感觉,观感被极度压低。

他响起了第一批天宫空间站的4名航天员大队乘员下来后,五院工程师在b级基地合作实验舱制造时无意间的抱怨。

体验过云宫核心舱后的航天员强烈建议未来空间站的内部尺寸不要少于33米,最好能达到44米,因为一旦体验过宽敞的环境真的回不去了。

就算是以他们的适应能力,要想改过来也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大舱段优势真的很多。

所以第二批的“梦天”“问天”实验舱五院还是按照新远的“浪费”精神,留足了很多空间,没有一股脑地疯狂塞设备。

第一次实地体验空间站,尤其是自家建造的空间站,林炬直到按空间站规定的时间表休息前一直窜来窜去,甚至摘了一株成熟的小白菜……

这里面一部分被空间站的直播摄像机录下来对外公布,对于名人的空间站首次经历,这些视频的播放量非常高,吐槽也很多。

毕竟按照日常惯例,名人都应该像媒体说的那样有一些特质,然而林炬的表现似乎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见到失重状态下的某些神奇现象一样会惊讶,一样会做出很多看起来很幼稚的动作来体验失重的神奇。

而且这些动作还引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杰夫·贝索斯在蓝色起源内部宣布要开发“新谢泼德-2”火箭,与“新谢泼德”不同,新谢泼德-2火箭将使用一台be4引擎,目标是能将减重后的太空舱发射进入近地轨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