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越后的锦绣人生 > 172 局势有变

172 局势有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青萝端了晚饭进来。

在这乡下农家,吃着白米饭,有菜有肉,甚是难得,那群男人们在外头吃得津津有味。

傅芸正吃着,又听见外面声音嘈杂,宋珩放下碗起身出去,便见一大队人马在夜色中朝着小院走来。

是邵屿他们那条船上的人。

单看他们身上的衣物都齐全,便能知道他们并没有落水。

昨天晚上,他们的船落在后面,邵屿及时发现了不对劲,将船靠了岸,一行人淋着小雨,走了两个多时辰,找到个小村庄落脚。到今日中午,才被李炳琮派来的人找到。

要来还在担心,他们那一船的人沉进水中会有伤亡,宋珩只出去扫了一眼,看到他们人一个也不少,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

李炳琮这个人心挺大,看到他们都平安,迎出来哈哈笑了两声,直招呼着他们进来用饭,本来就不大的小院子,瞬间拥挤不堪。

宋珩同僚带的女眷是被那小村子的人用两个小驴车拉过来的,李炳琮觉得这玩意儿在乡下有用,想留下,可那个黄金大扳指已经叫他拿去换了米面和肉,摸遍了身上,再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只得让自已那几个属下凑。

还真就凑出来了三十多两碎银,把那两头瘦不拉叽的小黑驴给买下了。

这可能是他李炳琮活了二十三年,最为窘迫的一次出行。从前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去到燕北,也是带足了银钱,偶尔风餐露宿,只要碰上驿馆茶寮,从来不带掏不出钱的时候。

晚上,这群大男人在隔壁屋子里商议,李炳琮决定明日去到县城官衙,亮出身份,调官船。

即使被苗炎佐发现行踪也不怕,上了船一路沿河而下,他们想追也来不及。

一大早,傅芸将五两碎银交到了农妇手中,带上青萝,和另外四个妇人一起,上了小驴车,朝着二十里外的县城去了。

入了冬以后,田间已经没什么人劳作,到处都能看到提着篮子出来挖野菜充饥的妇人孩童。

沿着大沽河行走,河面上的渔船也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交不起官府的契税不敢下河,而那些能下河的,多半是与官府有亲属关系,否则,单是交那些契税,这一年捕鱼白干不说,还不一定能填得饱肚子。

正午过后,一行人终于进了县城。

县城也是冷冷清清,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看不到什么行人。李炳琮问明了县衙所在,带着人提刀直闯了进去,几个瘦弱的衙役措手不及。

县令是个五十多少的小老头,听说是钦差大人来了,急忙带着县丞一干人等跑出来磕头拜见。

李炳琮亮出了自己的钦差令牌,半句话不多说,让这小县官赶紧立刻给他安排船只。

小县官哪里敢怠慢,马上应诺,去安排了两艘客船。

沿河小县,倚着大沽河而建,因此,前后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就再次登船。

这次登船之前,李炳琮格外小心,让邵屿等人先把船底船舱都检查了,确认没有问题,方才带着人上去。

还是与上回一样,分成两拨人各自登船。

这回是客船,分为上下两层,人呆的空间比那渔船宽绰多了,虽不能一人一间,但也够他们二十来个人夜间能够平躺下来睡觉。

傅芸自然是占了最大的一间,跟青萝挤一张床铺。宋珩则与李炳琮挤到了一起。

两个男人相互嫌弃,宋珩嫌弃李炳琮睡觉打呼,李炳琮嫌弃宋珩事儿多。

就这么一路顺水而下,终于在第四天的下午,过了胶州湾,抵达灵山卫的地界。

李炳琮满心欢喜,带着人弃船上岸,却并未看到赵显的人影,来迎接他的,是赵显的堂弟赵焕,一个十五岁,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要论起来,无论是赵显还是赵焕,都该唤宋珩一声表叔。这个赵家,正是宋珩的祖母赵氏的娘家人。

李炳琮与赵显的关系非常铁,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