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长安好 > 213 行刑(求月票)

213 行刑(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败则重挫士气乃至民心,实在不是个好的开端。

「常大将军为护李逸突围之际,不慎身受箭伤,但常娘子放心,未伤要处,故并无性命之碍。」

常岁宁拢起的眉心未曾松缓,只又往下问:「不知世子口中的第二则消息是什么?」

李录:「淮南王李通病重。」

淮南王李通,正是李逸之父。

常岁宁看向李录,不动声色地问:「这个消息,是世子家中派去为淮南王祝寿的仆从带回来的吗?是否可信?」

那日她潜入荣王府时,李录曾与她说,数月前他曾令仆从去往淮南王府为淮南王送寿礼,待那仆从归京时,会将扬州战事与常阔的消息带给她。

她此时有此问,便也正常。

但只常岁宁心中知道,她此时在怀疑什么。

「正是家仆带回,至于可信与否,相信很快便有消息传回京师了,到时常娘子自可分辨。」

李录叹道:「我这位堂叔年事已高,此前朝廷大军未至之际,便是他在奉旨抵御徐氏叛军,紧守淮南道……操劳军事之余,又有不堪流言入耳,急怒之下,才发了重病。」

「流言?」常岁宁眼神微动:「是指淮南王和圣人之间的流言吗?」

「看来常娘子也有耳闻……李氏家丑传言,叫常娘子见笑了。」

常岁宁未置可否。

当年明后登基,除却武将朝臣,也曾得宗室支持,其中淮南王李通,便是为首者。

暗中时有传言,明后与李通有染。

「传言固然不可尽信,但淮南王待圣人忠心耿耿乃是实情……此番圣人敢将此率军大任交由李逸,也正是出于对淮南王的信任。」

李录道:「可如今淮南王病重,李逸又因自身过失而打了败仗,必遭朝臣怪责弹劾,如此之下,只恐将心与军心俱是难稳……」

常岁宁清楚,他话中并无夸大。

若淮南王当真在此时「病逝」,江南局面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而常大将军性情刚直,恐有卷入未知漩涡之危……」李录道:「录有此言,望常娘子可早做思索打算。」

……

李录之言,在两日后即得到了印证。

大军战败而李逸按兵不前的消息传回京中,一同传来的还有淮南王李通病故的噩耗。

圣册帝震怒而沉痛。

这十日来,朝堂之上无片刻安宁,明贬暗伐明家之言不计其数,士族官员步步紧逼。

今又有此两则消息传回,一时间朝野之上更是众声哗乱,争执不休。

李逸战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民间开始有「淮南王之死,正乃上天预示明后气数已尽」的谣言流传开来。

此言传至圣册帝耳中,立时令司宫台严查谣传出处。

「徐氏叛军,如今以长孙氏为首的士族官员……」夜已深,帝王看着龙桉之上的奏折,自语般道:「这二者倒有利益相和之处,那便是逼朕退位。」

事到如今,她但凡还未昏庸到极点,便不会想不到这二者里应外合的可能……

徐正业于南边起兵,而朝中……必有与之勾连者!

圣册帝看向幽幽烛光。

当夜,有宫人深夜至郑国公府相召,魏叔易匆匆起身,换上官服。

同一刻,中书省右相大人马行舟,也在乘轿入宫的路上。

虽已值深夜,然而守在甘露殿外的宫人个个戒备,不敢有丝毫松懈。

圣人深夜密召心腹重臣,必有极紧要之事相商……今夜后,朝堂之上恐怕很快要见腥风血雨之势了。

说到这里,明日便是圣人亲侄被斩首之时了。

思及此,有守在廊下宫人悄悄看了眼灯火通亮的御书房。

天子在内,正与众臣密议要事,恐怕没有半点心思可以放在明日亲侄被处死之事上。

这等放在寻常人家的血肉割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