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长安好 > 216 赐封为公主(求月票)

216 赐封为公主(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孙垣声音沉下:「殿下!」

太子将头叩下,颤声道:「诸位大人……吾尚年幼,实不堪担江山大任……!」

十三岁的孩子,声音里已现出恐惧的哭意。

长孙垣既痛又恨。

值此之际,已是逼明后退位的最佳良机,有他长孙家与众大臣以命相谏,竟也扶不起这位懦弱至此的太子!

这就是明后一手「培养」出来的国之储君!

众臣还欲再劝,然太子已将额头磕破,字字恳求哭求:「求圣人收回此令!」

圣册帝轻叹口气,浑身紧绷的内侍会意,捧着冕冠回到御阶之上。

在圣册帝的示意下,内侍将冕冠轻放于龙桉之上。

她看向跪在那里的长孙垣等人:「太子如此推拒,朕又当如何安心将大任交付?」

「如此,朕倒要问长孙大人一句,值此动荡不安之际,尔等以此方式令朕退位,是否有挟无知幼帝而乱政之心?」

发髻花白的帝王拂袖而起,语气骤然变得沉肃。

长孙垣抬首:「臣待李氏江山忠心耿耿,从无异心!」

事已至此,脸面已经撕破,已无遮掩必要:「倒是圣人,当年自称暂代朝政,却迟迟不肯还权于李氏,正因有如此倒行逆行之举,方致今时之祸!我等据实而谏,无愧天地,无愧先皇,无愧江山万民,试问何错之有!」

「好一个何错之有!」圣册帝定声问:「今时之祸当前,临阵易帅尚是大危之举,更遑论帝位易主!如今不仅内忧,更有异族外患虎视眈眈,长孙大人此时令朕退位,而使稚子登基,将大盛安危置于何处?诸卿当真无错,当真无愧吗!」

「而徐氏叛军之祸,究竟是朕之过,还是里应外合之果,长孙大人应比朕更清楚!」

长孙垣面色一变,开口欲言,却见有官员快一步出列,道:「……徐氏叛军扬言不日便可攻入京师,想来于朝中必有内应!还请圣人彻查!」

很快,附和者一一出列。

「没错,粮草被劫之事疑点实多,必有内女干提早将粮草运输之机密泄露给了徐氏叛军!」

「众所皆知,徐正业麾下部从薛仁,乃长孙大人家中妻室表亲,对方起事,必会想方设法笼络朝臣,而长孙大人身居高位,对方岂会毫无动作?故而若说长孙大人事先不知徐氏谋反之事,臣实难信之!」

「那反贼骆观临昔日于朝中任御史之职时,亦与长孙大人来往甚密!」

「臣等请彻查长孙氏与乱军是否有勾连之实,以肃清朝内!」

圣册帝即令司宫台与禁军搜查长孙府,很快便搜出了往来密信之证。

另有诸多朝臣声称「长孙垣早有反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长孙垣冷笑道:「明姓者屡行栽赃之举,岂知倦乎!」

此言在讽刺自己被明后示意栽赃,亦是指此前明家栽赃常家郎君之举。

所以,对方已暗中布下此局,只等着今日。

此局怕是从明后决意处置明谨时,便已经布下了。

先顺水推舟示之以愧,看似大义灭亲处之下风,实则早已下定决心,要将他长孙氏趁机一举除去!

长孙垣颤而起身,目色悲怒:「……我长孙氏忠于李氏江山百年余,注定与李氏同盛同衰!今竟要眼睁睁看着这江山亡于外姓妇人之手!」

圣册帝闭了闭眼,亦是痛心难当之色:「来人,将反贼长孙垣押入大牢候审。」

有大臣高呼「不可」,欲

拦下禁军。

看着那些至今还在借众施压于她之人,圣册帝无半分犹豫:「凡阻拦者,皆视为徐氏乱军同党,一并论处!」

她既决心除去长孙氏,便做好了断臂准备。

仍有人不退,禁军佩刀入殿,将人悉数押去。

怒声叱骂诅咒声无数,直到那些声音尽数消失,圣册帝才垂下眼睛,缓缓坐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