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太阳与雄狮 > 第七十六章 马润的诞生

第七十六章 马润的诞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与威尼斯本土之间的沟通漫长得让人难以接受,十分考验易卜拉欣的耐心。不过在信使于两地来回的间隙,他还有些其他事务需要处理。

首先便是关于公共教育事业的成果,易卜拉欣最开始投资该领域是想填补伊朗本土什叶派乌理玛产出的缺失,可在操作过程中,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易卜拉欣当时召见萨德尔和其他负责教育的官僚、教士开了几次小会,万王之王的认为可以为所有宫廷基金资助的学校规定统一的标准、提供统一的教材。这样的提议让众人激烈讨论起来,最终敲定一套看上去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制度。

依照拟定的诏令,如今在萨法维境内的学校是不允许私有的——“以至仁至善的胡达之名,教育事业不得如同采矿、纺织等作为商人盈利的行当,一切学校为社区所有,并受官府的监督和管制。”

同时学校的等级和分类也确定下来,在社区内除了归清真寺负责的宗教学校,还有各个同业行会受命尝试开办的学徒学校,以及由萨德尔直管的高等学府。

在实际操作中,各清真寺的毛拉还会在入学前主持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配本社区学校的入学名额。高等学府的入学资格则是由其自行安排。

而如今数年过去,在逐年增加的投资的浇灌下,易卜拉欣终于看到了成果——由教团和宫廷主导的公共教育事业和考试制度已经成型,社会已经基本接受并在适应这些改变。

只要再过几年,随着这些制度的巩固,再加上印刷行业的推动,易卜拉欣就能源源不断地收获官僚、教士预备役,并增强识字人口对宫廷的认同。

除了这些根植于民间的各类学校,易卜拉欣也不忘关注宫廷军校和航海学校,毕竟一个政权不能只靠文官运转,暴力才是最底层的逻辑。

对于从宫廷军校毕业的新军官,他将其中一部分吸纳进入宫廷侍卫队伍,其他人则下放至各省地方军任职,或是负责监督部落的征召工作。

为了能够确保军队能够正常运转,易卜拉欣在开办军校时便授权让王权代表统领的监察部门将监视范围和考核机制扩大至军队中,让这些“沙赫之眼”狠狠地拷打无法胜任有关职务的现役军官。

向境内各个臣服万王之王的部落征召战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在此之前都是大埃米尔利用教团关系网在各个红头部落让其落实有关的军事义务,可当易卜拉欣想将范围扩大至库尔德部落、阿富汗部落和俾路支部落等教团基本盘之外的群体时,就只能让地方官员和埃米尔去和这些部落头人临时交涉。

而如今,易卜拉欣就要负责各省军务的埃米尔负责监督,确保这些部落能够在征召令送达时拿出保质保量的部队履行义务。对于征召兵,大埃米尔帮助制定了标准,其中根据马匹和装备划分不同等级,最少也要有织物甲、头盔、盾牌和铁质武器。

不过万王之王没幻想着能白嫖兵员,这些生存在边鄙之地的部落头领可以获取宫廷的津贴,除了保底的效忠津贴之外,提供额外的符合标准的兵员还可以获取额外的经济补助。

通过这些措施,萨法维的部落军队来源算是扩大了,单从纸面上看,征召兵的规模已经高达近十万,其中奇兹尔巴什占八万,剩下的则主要是库尔德人和阿富汗人。

实际上出于各种原因,将这些部队全部集中于一处却是几乎不可能的,这一点易卜拉欣心知肚明。

除了陆地,海洋对于他来说一样重要,在贡布伦——如今改名沙赫港——的海军步兵营地和航海学校如今也是有所产出。

如果说陆军,特别是骑兵的军事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是主要被以地产为根基的封建贵族所把控,那海军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在沙赫港设立的航海学校所招收的学生来源颇为复杂,各个阶层和职业皆有,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出身于沿海地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