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摄政大明 > 第1390章.离开兴州.

第1390章.离开兴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对身边之人谆谆教诲,结果则是截然不同之外,兴州城内也接连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首先,是兴州知州吕文升的抄家行动,他这一夜几乎是没有休息,连续查抄了好几家缙绅的府宅,把相关人等尽数抓进了牢里,李家、李家的联姻缙绅、还有兴州东部的各家缙绅,皆是无一幸免。

其次,蓟镇总兵张肃向德庆皇帝写了一份密疏,不仅是详细解释了兴州境内近期以来的种种变故,还向德庆皇帝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赵俊臣的真实看法。

因为梁辅臣的缘故,张肃原本就对赵俊臣没有任何好感,而且张肃并不是一个笨人,他很清楚自己这几天被赵俊臣利用了,心中恶感也就更深了许多。

这般情况下,张肃评价赵俊臣之际自然是没有任何好话,说赵俊臣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堪似秦之赵高”,迟早会变成一个大祸害,强烈建议德庆皇帝尽早剪除。

最后,则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就是李家家主李慈在饱受各种酷刑之后,当晚就死在了牢中。

经过各种酷刑拷问之后,李慈已是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再加上他眼睁睁看着李家被构陷了谋逆之罪,很快就要灭门绝户,自然是悲愤交加,这般情况下突然死亡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就连赵俊臣收到消息之后也没有多想,更不认为这件事情会引发多大的后续风波。

而且赵俊臣在兴州城内没有情报渠道,所以他并不清楚,就在李慈死亡之前,宋启礼曾经派人向吕文升送去了一封密信,也就没机会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就这样,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这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时间又到了第二天清晨。

天色刚亮,赵俊臣起床洗漱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兴州城内的民心变化。

结果则是让赵俊臣非常欣慰,随着兴州缙绅纷纷承诺要在兴州境内各地开设粥棚之后,城内百姓的民心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一些滞留于兴州城内迟迟不愿离开的郊外百姓,也皆是表现出了返乡之意,一方面是因为缙绅们很快就会在他们的家乡开办粥棚,让他们返回家乡之后依然有希望活下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知晓了农务改革新政的各项好处,想要尽快返乡种植番薯、马铃薯等物。

与此同时,民间的抢购米粮风潮也很快就消减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百姓们皆不富裕,经过前一天的抢购之后就已经耗尽了大多数百姓的余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缙绅们失去了赵俊臣的差价补贴之后,就开始严格筛选百姓们手中的购粮凭证,全力防止百姓们多次使用购粮凭证的薅羊毛行为。

总而言之,秩序正在恢复,局势也正在缓解,可谓是民心思定、百废待兴。

见状之后,赵俊臣也就再无顾虑,当即是向兴州各界通报了消息,宣布自己将在这一天的上午己时离开兴州城、抓紧时间返回京城中枢,就连午饭也赶不上吃。

听到赵俊臣的通报之后,兴州各界皆是心中一松,只觉得他们终于可以送走赵俊臣这位瘟神了,所以就连表面上的客套挽留也顾不得,只是纷纷送上了重礼、祝福赵俊臣行程顺利。

与此同时,李和收到消息之后,也很快就向兴州各界表态,说赵俊臣已经代替他查明了兴州民变的真相,所以他也就完成了德庆皇帝的旨意,同样会在上午己时离开兴州城。

很显然,李和就是想与赵俊臣同行返回京城中枢,也就可以顺路聊点事情。

很快,时间又到了上午己时。

在兴州各界的恭送之下,赵俊臣、李和两位阁老同乘一辆马车,缓缓驶出了兴州城的城门。

值得一提的是,也不知是从哪里走漏了消息,兴州百姓们也听说了赵俊臣离开兴州城的消息,所以当赵俊臣离开兴州城之际,城门附近已是挤满了主动前来送行的百姓。

通过开办粥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