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黑白深处觅黑白 > 第二章 沉默的丈夫

第二章 沉默的丈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夕夜的这起悲剧很快传遍意城。

本应在新年降生带给父母新希望的孩子,没在父母的期望中降临,年轻的母亲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喜悦顿变悲剧的巨大落差让人唏嘘不已。

欢庆日子里的悲剧,总是更容易勾起百姓心中的同情心。百姓善良的心里,会下意识对在自己欢庆时独悲伤的人有一种善良的愧疚。这种愧疚在从张大婶口中得知洪羽是远嫁至意城时,化成意城人了对他乡客人洪羽自发的追悼。

每日,都有不少意城的百姓特地赶过来,只为在郭府门口点上一支蜡烛,放下一束菊花,或者一两件孩子的衣鞋裤袜,以此寄托他们对洪羽的哀思。

“小羽是三年前嫁过来的,她来自一个很远的地方,即使是快马加鞭,从意城到那地方,也要一个月。她刚过来时,水土不服,还生过几场病。小羽可是个好孩子,性格文静,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街坊邻居谁家需要帮忙,只要她知道,必定二话不说竭尽全力帮忙。大家都喜欢她。”张大婶又摸了一把眼泪,看了郭府一眼,似乎想透过紧闭的大门看到年轻姑娘熟悉的脸庞,“我也是远嫁到意城,我可不如她。我刚到意城那会,天天呆在屋里,门都不敢出,更不敢跟街坊邻居说话。我那时天天躲在被窝里哭,想家乡想爹娘。小羽知道我也是远嫁后,经常找我聊天,聊她家乡风土人情和亲人朋友,还问我家乡的情况。我们就聊啊聊,然后再聊聊意城与家乡的不同之处。聊着聊着,就缓解了思乡之苦。小羽怀孕后,我们可开心了。她说,她是异乡人,可孩子是意城人,她也就成了意城人,再不用‘独在异乡为异客’了,可是现在……”

张大婶掩面哭了起来,再也说不下去了。

张大婶今年进五十,远嫁到意城之后,生了一儿一女。女儿与洪羽年纪相仿,前几年嫁到离意城两天路程的临县。张大婶思念牵挂女儿,总担心女儿在他乡受到委屈。知道洪羽是远嫁到意城后,她便把对女儿的爱部分转移到洪羽身上,日常关爱备至,见不得她受丁点委屈。

自悲剧发生后,不少人前来郭府追掉洪羽和未出世的孩子。张大婶总会站在门口,向人们表示感谢,并向他们讲述洪羽的过往和日常生活一些琐事和趣事。

郭显时已经三天三夜没有进食了。

自从洪羽过世后,他便紧闭郭府大门。谁也进不去,他也不出来。

张大婶每日准时把一日三餐放在门口,可郭显时没有动过一粒米。

“显时,你吃一点吧,你这样不吃不喝,洪羽在天之灵,也不会安息的。”张大婶看着食盒里原封不动的饭菜,忍不住对着紧闭的大门喊道。

犹如三天里任何一次喊话一样,这次的喊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张大婶摇头叹息着,放下装有热菜热饭的新食盒,拎着饭菜已经冷了的旧食盒返回自己的府里。

“显时对小羽真是一往情深。”张大婶坐在门口一棵百年老树下,目光悠悠看向郭府的方向,感慨道。

“他们是怎么相识相爱的?”有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追问道。

“那可真是上天赐予的好缘分啊”。张大婶的目光依然看向郭府,似乎期盼着可以在那里看到洪羽熟悉的笑容,“那一年,小羽十八岁,母亲便嘱咐她到寺庙求个好姻缘。女孩子嘛,十八岁以后,就要考虑嫁人的事情。小羽本来不想去,可经不住母亲一再的催促,还是不情不愿去了。那天正好是冬至,天气很冷,寒风一阵阵刮着。寺庙里人不少,小羽挤进人群里,烧了一炷香就准备回家吃晚膳。可她在挤出人群时,不知哪里冒出来一炷香碰到她的长棉袄上,烫出来一个小洞。对不起对不起,一个男子马上向她道歉。那是母亲为小羽做的新棉袄,小羽火冒三丈,不断数落男子。整整数落了半个时辰,而男子一直态度歉然听着半个时辰,没有一句反驳的话。直到小羽数落累了数落到自己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