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启三十岁人生 > 61.扯平的机会 -

61.扯平的机会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还没有开发,还是小城七八十年代破旧不堪的样子。胡同窄小,两个人对面走来都要挨着,轿车肯定是进不去。

周大林黑着脸,跟着妹妹,沿着那青砖铺地的,窄小的胡同往她家里去。

胡同拐了两个弯,到了一个院子的尽头,进了院子,西屋南面的一间小房子,才是妹妹的家。

小房子也就十七八平米,外面放了排带拐角的组合沙发,一直到门口,中间一个玻璃钢茶几,算是客厅。再往里用一道帘子隔开,里面是张双人床,算是卧室。组合家具则占据了整个北墙,只中间留出半米宽一道走廊来,用来过人。

这种老旧房子,窗子开的很小,屋里很暗,白天不开灯就跟黑天差不多。

屋里挤个满满当当,做饭就得在外面。于是,又在门口左边搭一个棚子,液化气罐、锅碗瓢盆的,就都放在那个小棚子里。

怪不得屋里那么黑,原来那做饭的棚子,就搭在窗户外面,把光线遮挡住了。

不仅周晓琳家是这样,这个大杂院里,住着七八户人家,基本都是这个情况。只是其他户的房子,比周晓琳家的大一些,是两间或者三间的。

于是,整个大杂院就变得乱七八糟,迷宫一般。不是院子里的住户,来个外人,非串游迷糊了不可。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种大杂院轻易不闹小偷。小偷进来出不去,没准儿不熟悉情况,半夜摸黑进来,碰倒了什么东西,再把自己给砸地上。那时代可没有偷人家东西受了伤,还问人家索赔这一说。

就算小偷没把自己给砸伤,碰倒了东西,闹出声响来,把七八户人家给招惹起来,这顿打肯定也跑不了。

原先这大杂院,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宅院,正房高大,两侧厢房也结实,要不然都解放五十年了,这些房子依旧这么结实,不用修缮呢。

只是,解放以后,原来的主人不知去了哪里,这里也就被分给了无产阶级住户。而这些住户不断在这里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也就把好好一个四合院,给弄成大杂院了。

周晓琳结婚的时候,张卫东家里没房子,突然就想起来,他们家一个远房的姑奶奶,住在这大杂院里。

姑奶奶九十多了,解放前是做皮肉生意的,无儿无女,老了腿脚不方便,一直是张卫东他妈照顾着,时不时过来看看。

儿子结婚没房子,当妈的一狠心,把姑奶奶送养老院里去,腾出这间房来,给了张卫东。

后来,姑奶奶死在养老院里,剩余的亲戚还跑来争这间小房,让张卫东他妈都给骂了回去。

老人活着你们不尽孝,看都不看一眼。老人死了你们想起来她还有房子了,你们怎么有脸过来,舔着脸说要房子?你们也算是人揍的?

有他妈理直气壮地骂街,再加上张卫东为了捍卫自己的小窝,抄了扁担助战,那帮亲戚也就都臊么哒地滚蛋了,从此断了来往。

周晓琳进屋开了灯,周大林跟进来,坐在外面的沙发里,冷眼瞅着妹妹问她:“你又胡乱答应人家什么了,还要带着人家去省城?”

妹妹人比以前漂亮好多,又穿金戴银的,就是放在省城,这打扮也算时髦了。放在这小城里,就有些扎眼。

周大林算是改造妹妹成功,可他心里却在琢磨,怎么就看着周晓琳还没有改造之前顺眼了呢?

听她哥问,周晓琳也坐在沙发上,跟周大林解释说:“咱们在省城招个人不是工资高嘛,连个接线员一月还得给八百。我那帮姊妹,累死累活干一个月,连五百都挣不上。我就寻思着,咱们把她们给弄过去,这工资起码就省不少吧?再说她们和我都是好姐们儿,到时候用着也顺手,和我一条心不是吗?”

周大林差点让妹妹给气笑了。

“你是好心,想为我省工钱是不是?”

“就是啊。”周晓琳傻乎乎地回答说。

周大林就问:“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