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启三十岁人生 > 238.欲速则不达 -

238.欲速则不达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多大的浪费?这个无法调节的淡旺季循环,就是个无形的损失!

交给外协单位呢?我只是要这个配件,剩下的管理、供应、仓储这些辅助,可以全部省略掉。无论淡旺季,都不用考虑工厂损耗。

去掉粗加工,就省下了大量的管理和产品保障环节,把省出来的管理和质检人员,补充到精加工那边去。目前,精加工正因为对质量要求高了,增加了检验环节,而缺乏这方面的人员呢。这样算下来,到底是自己什么工序都要,大而全小而全,弄的那么复杂,什么都管又什么都管不好合适,还是精兵简政,专心干好精加工,减少出错工序,保证工件最终精度和质量合适?

刘树文肯定说不过周大林,答应回去好好想想,然后再答复他。

刘树文年纪大,做事老成持重。他对老板不唯命是从,老板怎么说就怎么做,说明他心里真正装着工厂,对工厂负责任。这一点无可厚非,所以,周大林同意他回去,考虑好了再来。

现在,刘树文考虑了已经三天了,也该有个信儿了。

果然,刘树文已经想明白了。这三天,他去了粗加工牵扯到的所有部门,进行了一个实地调研,一笔笔账的算下来,他惊奇地发现,周大林是对的。

当然周大林对了。这个账,他二十年前就算明白了。

刘树文之所以没主动来找周大林,主要还是在考虑,砍掉粗加工车间,那四十多台设备怎么办,人员怎么办?特别是好多设备,都是老程接手以后,采购的新设备,就这么当二手设备卖了,实在是有些可惜。

“这个简单啊。”周大林就开导他说,“好多给咱们提供配件的厂子,规模都很小。有些厂子,甚至只有那么一两台设备。他们不是不想扩大生产,是本小利薄,没有资金。咱们可以把咱们用不着的设备,卖给他们呀。”

“卖给他们?”刘树文让他说了个一头雾水,问他说,“你刚才不是说了吗?他们本小利薄,拿什么来买咱们的设备?”

周大林就笑了说:“咱们可以先赊给他们呀,他们拿给咱们加工的配件来顶账。这样,先不花钱就可以拿到设备去赚钱,而且,还可以用配件来顶账,不愁买了设备回去没有活干。你说,这样的买卖,他们肯不肯干?”

“当然肯了。”刘树文不由脱口而出

周大林就又笑了说:“这不就结了?而且,我们把设备赊给他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要个比市场价高一些的价格,应该没有问题吧?如果我们把这些设备弄到二级市场上去卖,是卖不上好价钱的,还要被中间人抽份子。”

“周总,你这一招高明!”刘树文由衷地说。

论年龄,他比周大林大不少。可是,论对工厂的管理和大局策划,他自认为比周大林要差的远了。

其实,周大林这么做,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他手头的流动资金,已经捉襟见肘了。把设备卖掉了,虽然暂时收不回钱来,可他也可以暂时省掉买部分原材料和粗加工的钱,等于变相收回了卖设备的钱。这样,原本用来购买这部分配件和粗加工的费用,就可以省出来,填补他流动资金不足这个短板了。

“那么,去掉粗加工车间以后,这车间里的百十号工人,我们怎么解决呢?”刘树文又问。

他现在,已经从心里服了周大林,问话里,已经带了请教的语气。

“这个,就得你老兄自己来斟酌了。”周大林说,“精加工车间因为提高了质量,管理人手不是不足吗?还有,这些闲下来的工人,哪些适合补充到精加工那边去,哪些需要放到组装车间去,还有哪些,放到待业大队,交给劳务输出公司来处理,你应该比我心里有数,就不用我再参与意见了吧?”

刘树文茅塞顿开,站起来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周总,我现在就回去,写详细报告,写好了再过来给你过目。”

周大林就点点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