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卫所到帝国 > 第三章 安奠堡

第三章 安奠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安奠堡,位于镇江堡西南二十里处,建于嘉靖二十五年的明廷拓边运动,嘉靖四十五改置右卫于凤凰城,添设左、右、中三所,于安奠堡设一百户所驻防管理。

四年前,安奠还是个人口不过一千,军户不满五十户的小堡。

这一切在赵安到来后发生了改变,由于赵安置办产业时所需人员优先考虑军户,并且辅以较高的待遇,军户逃籍的情况逐渐消失,以致有些没有收入来源的百姓主动入了军黄册,寄籍的民户听说此地的富裕也纷纷在此定居。

如今的安奠所的军户已经满额,加上大量的民户,全堡人口已过三千,在赵安的带领下重修了新城。

城墙内用夯土外用砖石覆盖,建成后城墙周长约八百米,总面积约三万七千平方米,算上女墙约有五米高,开了东、北两道城门,东、北面城墙上都建有小型敌楼,可储备军械并供值夜的军士休息。

旧城位于新城的中央,被赵安设为军营,与民房分隔开。

…………

直到太阳半落,似火的红霞布满了整片天空,落日的余晖带着一丝温暖撒在了身上,仿佛给众人披上了一层金甲。

安奠堡的城墙终于出现在赵安等人的眼前。

“总算到家了。”

一行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仅仅离家不到半日,便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家”这个字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拥有着非凡的意义。

“城上的鸟人速速开门,大人回来了。”

前面的家丁对着城墙上的军士喊到。

“这下看清了,是大人和赵先他们几个,快开门!”

“是。”

城门打开,赵安等人策马缓缓入城。

守门的是小旗韩方,见到赵安,连忙赶来为赵安牵马。

“郝总旗呢?”

“还在那试铳,说是要给您一个惊喜。”

“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惊喜。”

赵安哈哈大笑。

可靠性差、命中率低是这个年代明朝火器的通病,再加上明末辽东以营兵为主,各种军器优先装备营兵,卫所武库中的装备多是嘉靖、隆庆年间所制。

整个安奠堡合计有嘉靖年间打造的鸟铳十支,两支万胜佛郎机,还有一台小佛朗机炮,不过由于闲置太久,其中大多不堪使用。

好在赵安手下还有郝总旗这么个能人,他祖上就是神机营炮手,父亲还曾在凤凰城里的军器局打造兵器,因此他本人对火器也颇为熟悉,一个月前被赵安在福兴楼偶然遇见,当天就带回了安奠。

因此,赵安除了将堡中火器都交给他,又从军储仓弄来一批火器,让他尽可能地修复,最好能仿制一批出来。

进入军营,映入眼帘的几小队正在操练的士兵,以小旗为单位,练习劈砍的招数、箭术等等……

将马拴到马厩,赵安卸下盔甲交给赵勇,便带着赵先急匆匆地走向靶场。

此刻的郝明身披两层布面甲,头戴铁盔,整张头和颈都用棉布包住,只在眼睛处开了一条缝,还戴着皮手套,本就身材矮小的他此刻俨然一个陀螺。

赵安走上前去,原本围观的士卒纷纷让开位置。

地上有两支炸了膛的鸟铳,而郝明手里也端着一支,明显是接下来要测试的。

郝明先将火药倒满药管,接着将通过药管定量过的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用搠仗将火药压实,填装铅弹,又用搠杖将铅弹捣入膛底,线药倒入火门,再关上火门,安装火绳。

鸟铳填装完毕,郝明开始给自己下达指令。

“准备!”

此时赵安周围的兵丁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郝明手里的鸟铳。

郝明下令的同时举起鸟铳,瞄准了六十米开外的标靶,又快速的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

随着一声“放”,郝明扣动扳机,火绳头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