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卫所到帝国 > 第三十九章 朝鲜(一)

第三十九章 朝鲜(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帝的旨意,又有近臣在眼前。

赵安只好跪下,双手前抬,等着接旨。

赵兴邦并没有说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信封直接被放在了赵安的掌上。

赵安起身,看向手里那信,信的封口处封蜡尚且完好,赵安只得将信封撕开。

展开黄色的信纸,赵安逐字逐句地浏览起来。

大致意思便是因为是赵安有些战功,特地把护送赵兴邦入朝鲜这样的要事交给他做,希望他能好好听上司的命令,为国尽忠,不要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云云……

再抬头时,赵兴邦正在打量着自己,只见他先是抿了口茶。

“陛下看完赵将军那封奏章后,可是龙颜大怒。”

赵安连忙摆出一副惶恐的姿态。

“原本陛下已经同方阁老商议定准备赏赐朝鲜些财物以表彰其在萨尔浒中奋勇杀敌,一收到赵将军的奏章之后,陛下急令锦衣卫审那河瑞国,不出一天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倒了出来。”

赵兴邦哼了一声,脸上浮现冷笑:

“若无我大明天兵相助,这朝鲜怕是早就要亡在壬辰年的倭乱中。如今这李珲不但不思回报,反而暗通建虏,为虎作伥,着实是可恶。”

“但也如同你所奏一般,朝鲜民众大多还是心向天朝,因此此次入朝不须带多少兵马,并且行军途中还请赵将军约束好部属,不得寻衅滋事,骚扰乡里。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赵兴邦倒是熟悉大明天兵的作风,特地搬出万历来警告赵安。

赵安连忙称是,又问起他何时动身。

“自然是待你备好兵马之后,我等便立刻出发。”

赵安却不立刻吱声,沉默了片刻,有些为难地说道:

“大人不知,近来宽奠周边常有建虏游骑出没,赵某麾下甲兵多要承担戍守之职,营中所剩兵员皆无甲可披,恐怕难以护大人周全。”

赵兴邦捏着胡子想了想,觉得还是保证自己安全比较重要。

“无妨,本官与周巡抚有些交情,即刻修书一封,请他从辽阳调拨一批甲胄供军士使用。”

“谢大人。”

“为国行事,不必感谢本官。”

——————————————————

时入五月,辽阳的盔甲物资已经到达了镇江城。

虽说有些盔甲较为破旧,但还是受到镇江新兵们的欢迎。

“大哥,你看我这身甲,威不威风?”

有年轻军士指着自己身上略微有些陈旧的齐腰布面甲,眉眼角颇有些得意。

“什长来了!”

年长军士刚想表扬几句,不料身后突然传来叫喊声。

他连忙拉上弟弟就向队里奔去。

来人正是什长王宗武。

众人只觉自家什长今日似乎有些亢奋,一改之前的沉稳,走路的步伐都有些飘。

随同王宗武而来的是一个重磅消息。

“去朝鲜?”

什里的其他人都有些震惊。

“不错,明日便出发,你等说不定有战功可以拿了,都回去准备准备吧。”

“诺。”

众人纷纷出声应和,语气中却有一丝紧张……

次日,一身官服赵兴邦领自家护卫三十多人并安奠骑兵百员,持着使团仪仗,先行出发,直奔汉城,当面责问李珲,为西人派争取大义名分。

赵安则带了镇江营一部并安奠家丁合计一千余人入朝鲜。

现在的朝鲜,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是尊敬乃至崇尚明朝的。

其长期处于汉文化的熏陶之中,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大为提高,认为自己不再是蛮夷,而对周边未接受中国文化的“夷狄”产生了优越感,故以“华”而自豪。

朝鲜士大夫常将朝鲜比作“小中华”,而视明朝为父国。萨尔浒前,万历一道圣旨,再怎么不情愿出兵的光海君也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