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卫所到帝国 > 第四十七章 朝鲜(九)

第四十七章 朝鲜(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棒子沟。

位于义州东南四十里处。

自宣川到义州,可供大队人马通行的道路也只有这一条。

数百年来,无数路人、行者在此开辟出一条一丈多宽的道路。

两侧的土坡虽然算不上高耸,但有些陡峭,其上为林木杂草所覆盖。

自赵安入朝以来,整个平安道都乱了套,义州、宁边大都护府等地的游骑四出,沉寂已久的匪患也趁着机会死灰复燃。

再加上建虏整村整寨的杀人,方圆数十里的百姓也只得背井离乡,逃亡内地。

此时路上更是人迹罕至,偶尔见到的行人也都低着头,疾步走过。

忽有几道身影在林中穿梭,再仔细一瞧,林中尽是甲兵。

缕缕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落在他们手中的铁刀冷箭之上,映射的寒芒使得林间的飞鸟都噤了声。

整个棒子沟只剩下了微风吹过,枝叶碰撞的“沙沙”声。

几人终于来到目标身前,那人转过头,正是五大臣之一的觉尔察·安费扬古。

“主子,有一队尼堪骑兵快要到了。”

“来了多少尼堪?”

“近四百骑,正在十里外休整。不多时便会经过此地。”

那探子回道。

“我们要不要动手?”

副将询问道。

安费扬古摇了摇头。

“不,这只是尼堪先锋,我们的目标是后面的尼堪主力。”

“谷依古!”

“奴才在。”

“你领着你的牛录向北行军三十里,在那迎击尼堪骑兵,无需全歼。”

“喳。”

谷依古得令,带着手下的一批镶蓝旗士卒离开。

而安费扬古的大队人马依旧埋伏在原地。

少顷,远处一片鸟雀被惊起,阵阵马蹄声伴随着骑手的吆喝一同传来。

鞑子们纷纷压低了身形,以免被赵赤等人察觉。

而赵赤等人急着赶路,并未察觉到异常。

全队骑兵很快便走出了暗藏杀机的棒子沟,绝尘而去。

————————————————

赵金一人三马,此刻已经抵达了镇江。

打听到徐文龙在山城之后,他也是丝毫不敢停歇,连忙打马朝山城赶去。

“让开!让开!”

一路上,赵金挥舞着马鞭,有倒霉蛋躲闪不及当场皮开肉绽。

有人刚想发怒,看到赵金背后的令旗时却蔫了。

早已气喘吁吁的赵金跑到徐文龙房前时还摔了个踉跄。

“徐主事,快……快集合兵马。”

赵金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

“这是大人亲笔,徐主事快快过目。”

徐文龙见他这般模样,也明白了事情的危急。

急忙令人预先召集兵马,之后才将目光移到信上。

一时间,营内锣鼓声大作。

镇江营军士们在各级军官的催促下迅速在校场上排列成队。

按照赵安的命令,各式佛郎机,朝鲜地字、玄字炮都被搬上了镇江所拥有的四艘沙船之上。

建虏没有水师,这四艘“战船”不是用来打水战的,事实上赵安军中也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船上的炮手都是由镇江营以及旗军火器队士卒兼任。

按照赵安的说法,这四艘船主要是为了把守义州附近的渡口。

阻敌增援,断敌退路。

设想中,建虏跨江作战,除了掠夺地方之外很难得到后勤补给。

但好歹建虏有几千人,即便是抢光了周围的村寨又能捞到多少油水?

大头还是在城里。

赵安无需正面击溃鞑子,只要守住了义州,渡江的这一批建虏起码得留下一半。

火器、弹药装船之际,三弟赵义带着安奠千户所的四百旗军一并抵达了镇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