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三章 指点迷津

第三章 指点迷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诵觉得若想让人信服,光靠一张嘴,一双鞋子远远不够,因此他打算多花点工夫在鞋子上。

画个鞋子的图样,这样很直观、很明了,对方也看的更加清楚。

用铅笔的同时也方便改稿。

只是苦于没有白纸,于是赵诵便问王安讨要了一些纸张。

王安很是大方,赵诵以为王安不会给的,因为这纸张一看就很精贵,要花不少钱。

赵诵想要付钱,想了想现在身上没钱,暂时没给他,想着日后赚了第一桶金再还给王安便是了。

拿了纸张,谢过王安之后,赵诵回到了王安给他换的另外一间房间。

终于可以不用再住柴房了,赵诵关了房间开始制图。

……修改了几次三番后,赵诵终于完工,不过却也只是画了个轮廓而已。

虽说学过剖面以及3D,但他画工一般,不过勉强也能看出个大概。

他也不打算修改。

只是鞋子的有些材料他真的弄不来,比如橡胶、聚酯纤维等,这些东西涉及化工范畴,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的,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弄出来的。

到了夜间,赵诵看了看机械表上的时间。

此刻已经是两点二十五分了。

来不及收拾赵诵便立即躺下,很快沉沉睡去。

......

次日一早天尚且蒙蒙亮,赵诵起身推开屋门,一个东西突然从门缝里掉了进来,拿起来一看,居然是一封信。

只见信封上写着“赵大哥亲启”五个字,赵诵撕开信封取出信笺来。

“赵大哥我走了,铺子我卖了,房子我没卖,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吧,顺便还给你留了一部分的钱,还有卖房剩下的钱我都交给赵叔的儿子赵平了。

“为了让赵大哥在临安住下来,赵大哥的身份也已经安排好了,灵隐寺的一个云游僧人,只希望莫怪!王安留。”

“……”赵诵不太明白为何王安给他安排身份?

安排的身份是灵隐寺的僧人,赵诵狐疑起来。

他想不通文文弱弱的王安是怎么弄的,难道是卖房之后通融人家的么?

后来想着这个时代的度牒可以用钱买来。

只要你有钱就可以。

王安就是有钱人!

此时南方尚且稳定,战乱很少波及,但赵诵觉得还是待在临安城内比较安全一点。

想到自己好歹也有个身份,暂时当个僧人也无妨,日后一定要去灵隐寺还俗。

但他并不清楚此刻的王安已经背起行囊,到了投军大营内。

如果知道了一定要去阻止,可惜王安并没有告知赵诵这一切,平白无故就丢下一封信消失了。

紧接着赵诵又按王安信中所说来到了他的房间。

房间靠墙处有一柜子,赵诵费力移开柜子,蹲在地上用钎子起开一块砖头,起开后只见地下埋了一口陈年老坛子,那老坛已落不少灰尘。

解开坛口封泥,却见坛内堆满了铜钱,那些铜钱都用红色绳子串着,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一串就是一贯钱。

赵诵数了数大概有十贯!

赵诵曾在某报刊上了解过,南宋之后物价步步升高,粮价到宋理宗的时候竟然达到了宋朝初年的170倍!而绢价、金价和银价也分别翻了四倍、五倍和四倍多。

从铜钱铸造量来看,北宋的铸钱量不断增长,而南宋的铸钱业在走下坡路。

比如宋理宗嘉熙年间的米价,以为会子标示的价格,楮币(会子)和铜钱的比价1贯(1000文)会子=150文铜钱来计算,铜钱表示的米价应该为510文,与宋宁宗时期差不多。

南宋理宗时期,楮币(纸币)严重贬值,以会子、铜钱标示的物价严重偏离。

而且南宋政府投入市场的是会子,而取之于民时却要求铜钱。

赵诵没想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