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十一章 妙手偶得白叠子

第十一章 妙手偶得白叠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次日过了早课时间,赵诵正式提出还俗。

法禁再次挽留,苦口婆心,赵诵坚持自我,知行合一。

法禁没想到赵诵如此固执,最后也只能如赵诵愿,毕竟赵诵还没有受戒,没有戒牒,算不得真正出家。

法禁实属无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赵诵则眉开眼笑,“大师仁德,将来我若富贵,必为大师塑造金身,供世人瞻仰。”

法禁摇摇手:“不必了,施主还是自求多福吧。”

赵诵听不明白,以为是祝福语,而且他现在还俗心切,也不去管这些了。

不过这还俗手续还是相当繁琐的,赵诵差不多花了大半日才完成,还向灵隐寺使了些香火钱。

那些僧侣自然十分高兴收下了,那法禁问他:“还了俗之后,施主打算去做什么?”

“去做生意吧,赚点养家糊口的钱。”

法禁想了想,不去读书做进士,不去做官,便道:“也好,那施主还是自求多福吧。”

赵诵道:“大师为何总是说这句。”

“这是保佑施主平安。”

目送赵诵离开,法禁满是歉意,心里愧对师兄偃溪广闻。

等回了院,看到赵诵的度牒,正想烧了。

法禁拿在手中,感觉纸张有些不对,再一看果然不对,法禁细细观察后发现,那度牒居然是伪造的!

若是换了其他人,定然是不会发现的,但法禁曾认识一造假高手,那人曾为他徒弟办过度牒,手法极其相同,他已经确定就是那人。

此度牒出自张令贤的手笔,据说是临安城内著名的画师,会得一手造假功夫,而且祖上是张择端!

只是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张令贤还在做假度牒。

至于那徒弟,也早已还俗。

只是不知现在何处?

法禁甚是惦念,或许应该也是去做生意了。

法禁又注意到那度牒上登记的籍贯等。

“居然姓赵!”

如果真的姓赵,那这个赵诵就有麻烦了,但是他希望度牒上的东西是假的,这样一来那年轻人也就没有什么性命之忧了。

那么究竟青年到底那个人的孩子,还是因为长得像的缘故。

想不通,想不通呀!

法禁看着那张度牒,想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来,此时陷入了沉思。

接着他打定主意,定要下山去看赵吴氏一面,一方面是探病,另外一方面问问当年发生的一切。

顺便去坟前烧些纸钱,慰藉先人的在天之灵。

……

赵诵此时正飞步下山,到了山下一看,周围并没有牛车马车驴车经过,又等了片刻,也没有人来,只好步行。

眼下天色渐黑,宋朝虽然出现了夜市、草市,但城门朝开夕闭的规矩一直都没变,赵诵加快脚力,要在入夜前赶回临安,否则城门便会关上。

但是赵诵还是晚了一步,远处城门上升起了火堆,城门已闭。

早知再在灵隐寺住一宿的,只是惦记酒楼,不放心赵平,赵诵才匆匆下山,现在想来是太急了,不得不找地方,方才在半路上看到一个小村子,就在羊坊桥瓦,打算去那儿暂住一宿。

那小村子离得不远,就在武林湖北面山坳深处,前朝武林湖。

赵诵赶到那儿,找了一户人家,那户人家里面请了一尊观音像,观音像底下是一座白莲花,莲花前还有燃尽的香灰。

赵诵使了些盘缠给他们,那农夫见来人出手阔绰,笑哈哈地拿了点吃的,又忙清理出一间屋子。

妇人道:“小门小户的,希望小官人莫要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赵诵直接就住了下来。

等到半夜的时候,赵诵睡得很熟,忽然农舍外的鸡儿们一齐儿叫了起来。

“有贼啊,偷鸡了,快来人啊——”

赵诵从床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