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118章 基隆港船坞厂

第118章 基隆港船坞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宝祐六年九月,二十六艘海船到达基隆。

负责基隆船队的是来自绍兴府的祝况之。

祝况之年四十,祖籍绍兴府山阴县人,是飞雀的人。

他不仅仅负责将飞雀的一支谍报机构搬到毗舍那这边,而且还负责船厂的督造。

二十六艘大小不一的海船靠岸之后,祝况之打开地图看了一下。

初次来这里,仔细观望了一下,见到这里东、西、南三面环山、层峦环抱,山形似鸡笼,一面向西北临海开口,境内岛屿、港湾、山陵兼具。

祝况之不由得道:“这里果然是很适合当一个港口的。”

一同下船的商号掌柜李由,不知道来这里是不是明智的决定,他道:“作为港口是很好,不过这里好荒芜,没有人么?”

祝况之一脸镇定的样子看着李由:“有人,前几个月刚派了过去,不过是在这边的西南方向,至于本地人,想必是有,待会儿下船的时候让人注意就是了。”

下了船,同行的百姓也不知道他们在这里会如何生活,他们来自两淮一带,蒙古的宗王塔察儿攻打荆山的时候,战火连绵,他们的乡里亲人死在了蒙古人铁蹄之下,为了逃难不得不离开家乡,后来在有心人的带领下,他们就来了这里。

他们这一批有八千人。

最初在海上漂流的日子是不习惯的,但有吃有喝也有睡觉的地方,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随即也就慢慢习惯了。

相比较还有一些百姓,则被塔察儿掳走去了北方,田舍都被焚毁了,连牛羊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境况算是好的了。

祝况之见到天色已晚,便让人安营扎寨。

他身边有一些人都是当过兵的,知道怎么安营扎寨。

营寨很快就扎了起来,升起了篝火。

营帐内的伙房内,也煮起来饭菜,营帐外则有飞雀的人守护着。

其余人则将船上的物资一一搬运下来。

等搬运完之后,明日一早,其余二十艘海船要出发北返。

百姓们漂泊许久,用了饭菜后便早早在营帐内入睡。

第二天一早,二十艘海船浩荡北返。

港口不远处,在祝况之的一声令下之后,来自泉州的士兵开始砍伐树木、建造屋舍、茅房、聚落等。

为了种地,祝况之命人打探了地形,大概花了两三日工夫,前去打探地形的人前来汇报。

祝况之知道在这里基隆多丘陵而少平地,东侧及西侧各被火山群及山脉环绕,平地主要在港口附近的沿岸,而且山地虽然普遍不高,但大多为陡坡。

河流则为两条。主流目前来看,往一直往南走,还要派人一直南下才能寻到,而支流短小,水量并不大,适合灌溉。

在祝况之的安排下,百姓们则拿着柴刀,开始砍柴,他们要在这小平原上开垦出平地,来种稻谷。

一条河流从远处蜿蜒而来,在平原上冲刷冲击平原,他们开垦的地方就是从港湾的河谷地带开始,然后朝河流上方开垦田地。

百姓开始砍伐附近的树木,一番刀耕火种之后,一片片林地与沿河平原被开垦了出来。

百姓扛着锄头,翻土除草,然后挖渠,引来河水,漫田灌溉之后,就播下谷子,一系列的过程和台南一样。

周围的地也开始开垦起来,所在的平原地带全部形成可灌溉的水田。

至于在山坡上则种了甘蔗以及其他的蔬菜。

放牧的老倌们则将牛羊马鸡鸭等牲畜建了个围栏养了起来。

地势高的地带,河水进不来,工匠们就造了水车,将低处的河水通过水车引入那条水渠中。

还有工匠则在民居旁,沿河建造磨坊。

......百姓们干的热火朝天,这样的日子从九月开始就一直开始,连续不断地进行着。

供应的物资也每天给百姓提供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