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162章好手段

第162章好手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竑走后不久,林之望就到了铺子。

赵子安道:“郡王,林知州来了!”

“让他进来吧。”

林之望进来了,一副恭敬的样子,比当日场面上还要恭敬,他拱手道:“下官见过郡王千岁!”

赵清源看着林之望礼仪得体、行为端正,很是高兴,“你来了,主公可是刚走,方才我可是在主公面前夸你来着。”

林之望听了很是高兴,只是没想到与赵竑擦肩而过了,他今日来是有其他的事情,于是立即道:“郡王千岁,给官家的折子已经递了上去,朝廷不久之后就会有答复了,知州府里我也安排了人员,这些人都是为郡王爷效力的,还有曹通判那里我已经安排妥当,曹通判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掌控之下。”

赵清源点点头,他想到有宋一代,太祖皇帝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

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

而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

“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

“知”就是管理的意思。

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

简称知州。

“知州事”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州的实际管理者是通判。

泉州的曹通判是皇帝身边的人,所以林之望才会派人去监视曹正。

赵清源看着林之望,咳了咳道:“将来主公荣登大宝,功德簿上必会有你林之望的名字。”

“下官谢过郡王千岁,当年若不是郡王的慧眼识珠,下官现在还是莆田县的一个县令。”

“这与林知州的努力密不可分啊,林知州办事我放心,主公也放心,眼下蜀地的流民正往泉州而来,此事让我夙夜难寐,所以林知州也要多分担主公的烦忧了。”赵清源对林之望道。

“这是自然,我林之望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主公的任务。”

在三大州司级衙门之内,州衙、宗正司衙两个差不多已经解决了,现在还剩下市舶司衙。

赵清源就问林之望道:“这话市舶司衙你怎么看?”

林之望拱手道:“我今日来正是为了黄孝章的这件事,这黄孝章虽为提举市舶司,不过此人喜欢上了一个蕃客婆娘,据说还为了这个婆娘买了几亩田地,这些地就在城厢外面,而且还是上好的水田,不过因这些水田与百姓有利益纠纷,所以黄孝章为了吞掉这些水田,摆平那群百姓,以上报朝廷说要扩建市舶司的名义,私自挪用了市舶司的公款,去买这些地,后来付给百姓的,却不是当初答应百姓的数目。”

赵清源没想到林之望这边居然有黄孝章的黑料,他以前是听说过市舶司要买地的事情,可也以为那是走了正常的渠道用了正常的用途,可今日一听林之望说的,才知道黄孝章是个贪官。

赵清源好奇道:“黄孝章这些事情你是怎么查到的?”

林之望道:“我与这黄孝章有仇,其中有块水田还是我家远房表舅的呢。”

“原来是这样啊,这样一来,我们有了证据就可以威胁黄孝章了。”赵清源知道这黄孝章是个吃软怕硬的家伙,所以只要手上有黄孝章的把柄,就可以威胁黄孝章。

林之望贺喜道:“正是如此,郡王千岁控制市舶司衙就指日可待了。”

赵清源听了哈哈笑了起来,“林知州这消息可真是及时雨啊。”

林之望道:“千岁,现在还需要下官去做什么?”

“你只要看住州衙就可以了,那曹正可务必要看牢。”赵清源对林之望道。

“那下官就先告辞了。”

林之望走了,赵清源离开这家香料铺子后就去了下一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