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236章出发了

第236章出发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正统元年农历三月初,地里种的番薯、土豆等已经开始发芽了,百姓们从未见过这种作物,但从现在的长势来看还是挺不错的,......除此外,杂交水稻的秧苗也开始遍地插秧了。

大宋各地也开始陆续进行春耕郑

终于到了去川蜀的日子,此番太子前去川蜀,则以枢密院编修官的身份,押运粮草。

赵竑给赵诵选择这个身份,也是为了堵上朝臣的悠悠众口,还有之前编修官吕逢年也曾押送粮草去边关的先例。

接着赵竑又下诏,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两湖宣抚大使。而吴潜则以枢密院副使为四川宣抚大使。

贾似道兼督江西人马,而吴潜则兼督二广人马。然后朝廷又将马光祖调为沿江制置使,史岩之副之。

贾似道倒是没想到他会被任命为京西、两湖宣抚大使,相比较、四川来,京西、两湖的战局相对安稳一些,而且战况也不是那么激烈。

贾似道听了这个安排之后,反而有些庆幸自己没有处于相对比较危险的境地中,想反的是吴潜身上的担子看起来要比自己还要重一些,而且也更危险,需要正面对抗蒙古大汗蒙哥的军队。

贾似道暗自窃喜,喜上眉梢。

吴潜心里并没有想的跟贾似道那样,对吴潜来他更操心的却是京西、湖南和湖北,因为那里才是蒙古人将来要会师攻打的地方,而鄂州今湖北武昌,不是今的鄂州的地势则首当其冲,无论是四川的蒙哥,还是率军插入两广的兀良合台,或者是之前攻打淮东、荆山的塔察儿,鄂州一失,大宋京湖防线的压力就会陡增,蒙古军若沿江而下,到时候就会危及临安。

吴潜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朝中大臣见到左右二相以及太子殿下都即将前去。便也没有继续发声。

接着赵竑又免去建康、太平、宁国、池州、广德等处沙田租。

诏书下达之后,便是押送粮草。

赵刷吴潜以及贾似道他们此番要走的是水路。

赵诵在临去的时候又带了不少的口罩以及一些

防疫的物品,众人并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要带这些出征。

赵诵知道这个时候蒙哥的军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瘟疫,为了以防万一,赵诵在出发的前一段日子就特别命人赶制了这批防瘟疫的物资,而且也带去了基地中防治瘟疫的一些特效药。

三月的一早,城东,临安运河港口,赵竑站在河岸边,目送朝中三巨头的离去,赵竑的心中有些不出的滋味,在这之前他曾想过借助左右二相离京的时刻,对朝中的势力进行一番变动,但后来想想还是有些操之过急。

此时他的目光注视船只的离去,在北上的船后面还是跟着六十艘战船,这些都是内河船只。

这些船只的吃水线很深,此番朝廷可是准备了不少粮草以及军械,就是为了打败蒙古人而准备的。

还有的则是从流求路那边调集过来的。

时间又过了几日,赵诵等饶船只已经到达扬州。

到达扬州的时候,远远看去,扬州港口上已经停满了船只,赵诵他们要沿着长江前去川蜀,就必须在扬州换上大一点的船只,不远处还有一个造船工场,工匠们正在督运木材。

赵诵看去有车船、多橹船、马船、楼船、海鹘船、驳船、弋船、飞捷船、板船、铁头船、脚船、富阳船、四车船还有稍大一点的海船等。

不过这种海船并不是那种在海上航行的那种,而是专用于内河的主要战船。

这些船只基本上是中型战船,以四车或者五车十桨为主,以三百五十料、三百料、二百五十料为多,可以看出南宋后期江防战船的结构朝着轻捷便利化发展。

海船的有点是船体大,运兵能力强,还可以在海船上运马,运送战略辎重。

赵诵知道南宋建立江防体系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