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299章忽必烈南下

第299章忽必烈南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忽必烈自得知蒙哥死于钓鱼城,虽有军中将士和谋士劝他北归争夺汗王之位,忽必烈也也对汗王之位十分眼熟,但在不清楚是否谣言的情况下,为了稳妥起见遂采取招降与进攻两手,继续前进。

紧接着忽必烈率领大军主力直接渡过了淮河,淮河边上的宋军听闻忽必烈率大军前来,立即南撤。

忽必烈也没想到宋军这么柔弱,后来又听麾下将领谈论过淮的顺畅,一时间军中士气高涨,议论纷纷。

忽必烈去了营地,问了营中的将士。

麾下将士见了对他道:“宗王,这些宋人以为打赢了川中一战,就飘飘然了,我们蒙古人可是百战百胜的。”

忽必烈不以为然道:“此番我军虽胜,不过仍有南下的关隘阻挡在前,宋军守城厉害,我军还是要花一番心思的,还有鄂州的水军,不得不防,还要与兀良合台将军会于一师。”

那将领听了之后才没有说话,拱手退了下去。

“有怯薛长的消息没?”军帐内忽必烈一直在等待兀良合台的消息,不过他并没有等来对方的消息。

前段日子的时候就已经遣派南下的斥候已经带了信函去联系兀良合台了。

此去兀良合台的方向,至少有几百几千里了,也不知道兀良合台是否已经收到了信函。

南下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每一步都十分关键啊!

杨惟中、郝经等幕僚臣子已经去布置淮南的军务了。

窦默拿着针灸下去了,忽必烈才感觉到自己的小腿不麻痹了。

将士和谋士们离开后,军帐内此刻只剩下了忽必烈和刘秉忠。

刘秉忠见到忽必烈眉头紧皱,被日晒古铜色的皮肤上有不少的皱纹,皴裂的皮肤上也被晒出了两抹红红的印记,今年四十五岁的忽必烈在经历了很多战争的洗礼之后,已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蒙古战士、蒙古宗王以及对权势渴望之人。

赵宋暗弱,迟早有一日,这天下也只有宗王能胜任。

刘秉忠之前曾这么想过,但是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南边的宋国已经换了天子。

当年的济王赵竑,改元正统,原先的皇帝已经退位为太上皇,而此番率军川中有当朝太子赵诵。

据末哥的传信,他得知闻蒙哥的死也和这位太子有关。

这些年刘秉忠一直都在搜寻临安那边的消息,而忽必烈的密探现在暂归刘秉忠管制。

但是临安那边的消息,都是对忽必烈不利的。

敌国发展的如此顺利,确实出乎刘秉忠的意料。

忽必烈也隐约有一丝担忧。

而且他们在临安城内安排的人不能接触到更核心的机密。

忽必烈和刘秉忠知道他们遇到了难题。

不过他们也清楚,眼下以忽必烈的势力,还难以发展更多的细作。

因为忽必烈还不是汗王,但如今蒙哥的死,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如果忽必烈当上了汗王,那他的希望就来了。

他入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以布衣的身份参与军政要务,并称为聪书记,在两次征伐大理以及此番攻宋时,他一直劝忽必烈勿要滥杀,而忽必烈果然没有滥杀一人。

所以在刘秉忠的心中,忽必烈若能继承汗王,将来必然对天下有利,而他也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只是临安朝局如此平静,让刘秉忠有些不淡定了。

刘秉忠以往对天下大局还是很有把握的,只是这一次,他感觉有些心悬。

东路军李璮并没有按照蒙古的命令出击,反而在海州城内继续训练兵马,似乎要等着什么。

刘秉忠知道李璮一直以来都有野心,对方是汉世侯,也是益都元帅,帐下统领不少的兵马,李璮这人也不是第一次违抗蒙哥的命令下,眼下蒙哥一死,也不知道李璮会不会谋反呢。

刘秉忠觉得按照李璮的性子,还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