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410章船通天下

第410章船通天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今日大屯山诸军痛饮,营中一片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皇帝难得一小醉,后来将士们在回忆的时候就想起今日的盛况,不免有些自豪。

史官也将之记录在帝王起居录中,台北官员的札记也记录了下来,供后世研究大宋的历史。

次日一早,赵竑想起还有事情,就与窦默他们回了台北城。

整个台北城都坐落在整个盆地内,中间低,两头高,而且还有条河流,东南西北都是高高的山,这些山脉拱卫着台北城,即便外敌也很难入侵这边。

城池坐落在艋舺与大稻埕之间,街道一新,屋舍俨然,这里全是新的。

如今半个台北城的府衙、公学、商铺、屋舍、勾栏、寺庙、桥梁、集市等已经建立起来,剩下的工程仍在建造当中。

当地也有不少的番客云集此处,做着行商买卖。

大食人也黑迭儿后来在台北府衙见到了赵竑,他对这个皇帝的印象也渐渐清晰起来,督造台北这项工程据说是皇帝一力支持的,所以才有今日之盛举。

而当初他虽然是被抓来的,但宋人并没有将他当成奴隶,反而将督造台北城的工程交给了他,让他设计监工。

赵竑封他台北督造使一职,也算给他一个正式的官职,然后赏赐了一些金银,顺便给他找了一门亲事。

也黑迭儿感激涕零。

赵竑在台北城待了一日后,就与窦默他们继续东行。

不过赵竑并没有走河道,因为这时候祝况之带着船队来了,正好与祝况之聊聊并且了解台湾府的现状。

赵竑上了淡水河的船,继续出海,他们打算从海上去基隆那边。

两日后,基隆港口。

清晨的时候,港口风浪很大,浪花拍的很高,在港口上,有很多的商船与渔船在这边停靠。

赵竑问了祝况之后得知基隆这座港口虽然目前商船不多,不及泉州港口等大港,但北上高丽、日本的番客还是喜欢从这里出发,主要是这边港口直接靠海,还有一个避风港,水深浪小。当然还有不少船坞厂,当他们的船只坏了,可以在当地的船坞厂让工匠直接修缮,而且价格也很便宜,据说每年还会定期帮助维护。

赵竑登上港口之后就去了船坞厂,他要看的是大型海上战船。

到了船坞厂之后,赵诵看到船工们正热火朝天在建造船只。

这里的船坞厂主要建造的是海上作战的战船,也是为了配合朝廷的军事行动。

在大澳这边停靠着不少新造的大型海上战船,它们的体积非常大,与海上见到的那些大鲸一般。

赵竑走到一艘木帆船这边,据泉州来的老船工林闽介绍,这艘船大概长九丈三尺,宽二丈一尺。

整体看船身扁阔,平面近椭圆形,是海船中的尖底船型。

底板与侧板由二到三层木板叠台而成,船板间涂塞麻丝、竹茹、桐油灰,用铁钉加固。

龙首用粗大古木建制而成。

船上共计十三个隔舱,采用了水密舱技术,安全性能非常好。

第一舱、第六舱有桅杆座,这是一艘多桅的远洋帆船……

赵竑继续在船坞厂看着,现在看到的是一种在江河湖海均能适用的战船,是水军统制冯湛综合几种船型之长,所创的一种多桨船。只见此船长八丈三尺(约合25.5米),用桨四十二支,载甲士两百人。

在他的面前又出现另外一艘体型更加巨大的船只。

据老船工介绍,这是秦世辅创制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舰。

赵竑只见此船在体型上,长十丈(约30.72米),宽一丈八尺(约5.53米),船底厚一尺(约30.72厘米),有十橹,配有水手四十二人,可载水军士兵一百零八人。

“除了比较大的海船之外,还有一些可兼做战船,但平时出海捕鱼。这一艘鱽鱼船,长五丈(约15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