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572章 急需人才、南北两榜

第572章 急需人才、南北两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燕京城

“陛下今年不回临安府么?”刘秉忠来到广寒殿内参见赵诵。

赵诵笑着说道:“去年过年是在许州,今年恐怕要在燕京了,等北方局势稳定的时候再说,如今北方各地最要紧的还是恢复农业生产,否则到时候等蒙古大军南下,朝廷要对付的可不仅仅是蒙古人了,恐怕要造反的是老百姓了。”

刘秉忠知道皇帝勤政爱民,不过离开中枢这么久,他也担心朝廷的局势会发生变化。毕竟现在朝廷的都城还在临安府,而临安府与燕都府相差的距离也有上万里了吧。

这一南一北的,有时候朝廷的政令很容易传递不过来,即便到了这里,也会大大影响时效性。

更何况要是朝廷有人作祟,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刘秉忠私下和皇帝谈起了此事,将他担忧的问题都提了出来。

赵诵对刘秉忠道:“刘先生,我也想回临安,和妻儿老小团聚,不过朕身为皇帝,要为国家,为百姓考虑,所以朕打算今年还是不回去了。如今先要将北方稳定了再说。至于迁都的事情,等到燕京城营建好后再考虑,一切还得慢慢来。”

“如今忽必烈虽然北伐和林,但他的势力还是在北方的,特别是在开平城,这里地处漠南地区,对燕京的威胁很大,蒙古人随时都会越过燕山南下的,到时候中原就又会起干戈了。朕担心若回到临安,将士们就会失去主心骨,所以朕要守国门!”

刘秉忠觉得皇帝说的一切都在理,丝毫都没有反驳的理由。现在的国家形势确实如皇帝所说的那样。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就在这个时候,王安进来了。

见到王安的一刻,赵诵就知道和林城内一定出了什么大事件。

下一刻果然就听王安道:“陛下喜事啊,如今蒙古人拥立了出木哈赤为新的蒙古大汗,我们计划算是成功了一小步了。”

赵诵点点头。

见到皇帝也只是点头表态,王安不清楚皇帝的意思,他接着又说了一句:“陛下,只是出木哈赤是否是忽必烈的对手,恐怕到时候我们还得撺掇蒙古人另立蒙古大汗。”

赵诵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王安说着。

刘秉忠此时冷静分析道:“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人的势力太弱了,他们就算有心,也不敢明着和忽必烈对干,生怕被忽必烈代表的拖雷一系势力连根拔起。”

这时候杜子如道:“多疑的忽必烈不知道会不会怀疑到旭烈兀的头上,毕竟旭烈兀和他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如果能挑拨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关系,我们的计划才成功了大半。”

文天祥这时候说:“确实如此,这得看忽必烈怎么想了。”

“......”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顿时广寒殿内一片喧嚣之声。

此时赵诵对众人道:“诸位爱卿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具体还是要看忽必烈怎么想,我们在这里说说也没用。”

接着赵诵就说:“也罢,就先不讨论这些了,今天找你们过来,还是因为国内的事情。”

“既然是国内的事情,那么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朝廷安定各地。如今我朝成功收复中原以及北方地区,但是地方太广了,很多地方,官员的治政经验还不够,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不稳定。”

众臣听了皇帝说的,也是有所体会,毕竟今年北伐朝廷收复了不少地方。有不少地方经历过战乱之后还没有恢复生机。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置人口、开拓荒地、发展民生、教育百姓。”

紧接着赵诵对前来的刘秉忠等众人道:“现在大宋最缺的就是人才了。朕希望你们多推举一些人才给朝廷。”

刘秉忠、文天祥等人听了之后便开始绞尽脑汁给赵诵提供人才。

他们当初都是金莲川幕府中的一员,同样也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