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576章大宋北方防线各经略使们

第576章大宋北方防线各经略使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乾元四年(1264年)。

很快春天到了,这是万物复苏的时期,此时的燕京城外正在种植各种农作物。

其他人则在忙着建造新都。

此时的新都营建工作已经陆续展开。

整个新都被分为了好几个区块,每个区块都有人在营建当中。

赵诵看到各区块的营建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他就知道燕京的建造不出一两年就可以看到个大体轮廓。

此时的燕京城要比后世的大都和明清北京要大多了,北面就是庞大的燕山山脉,有了这个山脉,中原的安全性加大了不少,可以抵御北方蒙古人的南下,而南部东部都是广袤的平原。

在它的东面,还有一条走廊,可以直接通往东北地区,不过在这条狭窄的走廊上,正在陆续新建不少城池。

每一座城池都是为了保护中原地区不受外族的铁骑影响。

其中就有著名的山海关。

北倚燕山,南靠渤海。

此时的山海关已成为大宋防御边关的一个内边重镇,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

是一条重要的陆上生命线的补给。

而在大宋商人们扎堆北上的潮流下,成为大宋关内的一个商业重镇。

而在山海关外,其他城池也在沿着一条线建造中。

在辽东辽阳城外。

朱锐带着他的士兵正在开垦水田。

这里的土壤基本上都是黑色的,要比中原以及南方的土壤要肥沃不少。

开垦完后,士兵们正在将水稻种子播撒在泥土中。

从去年到今年,他们差不多已经开垦了上千亩的黑土地,只要将所有的种子都播下去,今年秋收的时候,就可以保证东北地区的粮食能支撑个两三年都没有问题。

这样的耕种已经持续了好几天。

见到所有开垦的土地上都种上了粮食,朱锐知道他的使命完成了一半。

身为辽东经略使,朱锐的担子一点儿都不必吕文德他们轻松。

毕竟辽东这边接壤蒙古和高丽,一有风吹草动,这里就会发生战争。

而此时辽阳城外,廉希宪的车马刚从这里补给完食物和水。

见到东北的情况不错。

廉希宪立即将这一切写成信函交给飞雀密探。

之后,一行人将要离开宋国境内,前往高丽了。

他不知道前方充满了什么未知的危险。

......

河套的前套地区,春天一来,吕文德就组织他的黑炭军士兵在地里种植土豆一类抗旱植物。

前套平原这边的降水量要比其他地区还要少,不过依赖黄河的水量,灌溉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为了多种粮食,为此,吕文德又派他的士兵开挖起了水渠。

随着黄河水进入水渠之后,这些干涸的地面忽然变得湿润起来。

还有一些盐碱较高的土壤,则种植了一些耐寒耐碱的植物。

不过吕文德知道要想招募更多兵马就需要更多的粮草,于是除了耕种之外,吕文德也派士兵去其他地方招兵买马。

甚至今年他把目光都钉在了收复其他两套平原上,这样一来,他这河套经略使才是实至名归,否则光是一个前套平原,养不活更多的百姓和士兵,他又如何能带黑炭军南征北战呢。

自从皇帝收复中原以及北方地区之后,他就知道当今皇帝的志向绝非仅仅收复中原而已。

当年在临安的时候,他就看到过皇帝给枢密院、兵部以及武学生展示的世界地图。

听到过皇帝的豪情壮志,皇帝要将大宋的足迹踏遍天下四海,将大宋的疆域扩展到海外。

那时候吕文德以为皇帝不过是给朝臣们,给武学生们一颗定心丸,北伐的事情又岂会这么简单,要是这么简单的话,前朝为何没人成功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