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 第三百五十章 税收与边区币

第三百五十章 税收与边区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盘同志所说,部队目前自己发展的副业良好,山上有农场,有成片的蔬菜地,有养鸡场、养猪场,同时还有制造肥皂的作坊,目前已经满足部队的日常需求,

。磁县的四团管辖着三家煤矿!”

“而在地方上,部队与当地大户合作,向外倾销布匹、皮毛、草药、烧酒等物资,同时又从外地采购食盐、火柴、家禽、油类,得益于这项工作,武义、武安的经济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不少村子都有自己的小作坊。”

“不过目前管理较为混乱,而且根据地没有税收政策,也没有发布边区币!”胡景云最后说道。

周维汉几人对视一眼,胡景云所说的的确是事实。

根据地不是不想收税,而是根据地草创期间,之前的工作重心在军队建设以及基层政权建设,根本来不及实施税收政策。

军队的供给问题,一方面是部队缴获,没收恶霸乡绅及汉奸的财产,同时自己搞生产、搞副业。

另一方面靠在当地筹粮笼款,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保证军队的供给。

1937-1940年,这一时期,根据地正在形成,一切草创。

各地的抗日政权尚不统一,也没有一套适合敌后根据地具体情况的财政政策及办法。

在八路军迅速壮大的情况下,军需供应非常急迫。

因而就地筹粮笼款应运而生。

“当务之急是发展农业及手工业,同时实施合理的税收政策以及发行货币,不过根据地由于有化肥的缘故,再加上已经土改完成,农业发展情况倒是很好!”一直没说话的林真说道。

“税收是最需要做的,实行“富户捐”的办法使地主富农负担过重,不利于农村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中农以下阶层受这种影响,经济上不愿上升,妨碍了生产的发展。”

“就算是愿意支援咱们八路军的抗日志士,也不会一直愿意出钱出粮,而一些家境一般的老百姓其实是有余力的,一直就地筹粮笼款,没有办法对根据地的财力、物资进行统一调配!”

林真一发言,说的头头世道。

周维汉等人点了点头。

“那实施什么税收政策?”

“合理负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