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宋匹夫 > 第二二六章 从军(二)

第二二六章 从军(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及时雨宋江转世之称的杨幺,在义军中义勇双全,能够在多次的官军的围剿之下,依然守住钟相留下的“江山”,便可看出他的确是个人物。

追溯他的起义历史,还要从建炎四年,二月开始。

钟相起义开始,其实就已经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班底。

那时候,因其在义军诸首领中年龄最幼,土语谓幼为幺,故呼杨幺。

三月,钟相牺牲后。杨幺联络龙阳之夏诚、杨钦、杨广及慈利陈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阳英宣等数十名首领,还以青莲教“等贵贱、均富贵”为遵旨,继举义旗,集结七八万万起义将士,伐木为船,垒土成寨,坚持战斗。

导致沿湖一带,寨栅林立,风帆栉次,农民军声威复振。

次年六月,宋廷委任程昌寓为鼎、澧州两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府,镇压杨幺起义军,但不可力战,后来被截击,仅以身免,宋廷第一次围剿杨幺计划就此落幕。

到了绍兴元年正月,杨幺义军趁着日渐兴盛的势头,再败程昌寓,缴获官军车船及督料匠手高宣,并将其招为己方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车船。

因此,杨幺义军才有了一支规模相当可观的船队,他们所拥战船,多是高两三层楼,可容纳近千人。

舱内装车轮,无风亦可在水中行驶,可有人踏车击水,即使在水中,只要船舱内人员还在,便可往来飞快。

船上又设拍竿,长十余丈,上放巨石,下安辘轳,顶系绳索,造出类似官军攻城投石机一样的船上武器,遇敌船近,一拉绳索,便可飞石击船。

后经由当地的渔民水匪的建议改进,又添木老鸦、鱼叉、弩拿子等投掷武器和长兵器,可谓是拥有了宋代当时最高的战船设备,加上人数众多,势头正盛,即使是官船不敢轻易接近。

在这种情况之下,杨幺义军踏动车船沿湖作战,势力伸向环湖各州县,各地官军连战连败,宋朝廷因此也更加惶恐。

面对这种情况,宋廷只能启用李纲为帅,四路合击杨幺。

不过,在这段时间内,义军也已经完成了蜕变,不再是那一批组织性薄弱的农民军,又或许,每一个诚心起义的头领,都有一个封王的梦想。

为适应斗争需要,杨幺于次年似月,将洞庭湖区各县起义军首领推为首领,自身当总首领,建国号为楚,自称大圣天王,并用设立纪年天载,立钟相少子钟子义为新楚国太子,再封黄诚为军师、左仆射,杨钦为军马太尉,成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和军事体系雏形。

面对来势汹汹,且由李岗领兵的设总寨于宝台山,杨幺采用了在关口要隘分置水寨七十余个的应对策略,便一句将官军的“四路围剿”的计划粉碎。宋

最后,高宗改派龙图阁直学士折彦质及荆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镇压,均遭失败。

趁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他们的义区范围也就日益扩大。

杨幺执行钟相“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发展生产,深受百姓拥戴,一时间竟然形成了当地百姓只认大圣天王,不识宋廷之君的局面。

他们的势力鼎盛之时,东越岳阳,西至鼎澧,北抵公安,南至长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区七州十九县,拥众二三十万万。不过,南宋、伪齐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杨幺斩首沉江。

渐渐地,多次胜利的喜悦,在慢慢地蚕食他们的励志。

魏十三便是再这种情况之下,领着手中这支韩家军到此地来的,倒也算是临危受命,亦或者可以说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多余的军队都往那边派。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面对这种各方官军多次力战都难以拿下的敌人,魏十三当然不会自信到,认为对方会在面对自己率领的韩家军之时,会犯错,或者企图在正面将他们击溃。

反正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