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时代的中华梦 > 第439章 北方金矿大开发

第439章 北方金矿大开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华夏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开发叶尼塞河以东的五个大型金矿区。

得益于韦珣还算不错的记性,当初为了写作查询矿产分布资料在勘探的过程中立了大功。

韦珣以情报的名义将金矿煤铁的矿产大概地点交给了华夏国家地质局,理所当然的将在叶尼塞河以东的几个重要的大型矿区勘探出来。

首先确定的就是位于坚昆省的一个大型金矿和铁矿,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夹角西北的金矿铁矿。

国防部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此地建立一个重工业基地,同时组建生产线,尽快投产满足部分北方战区的补给需求。

这个被命名为坚昆工业区的重工业基地将会是在下一次战争中华夏北方战区补给的重要提供地。

甚至为了不和西北的工业计划产生冲突,国防部的徐树铮找到韦珣希望可以从银行借款发展此地。

韦珣也没有抠门,同意了这个三年分期共计一亿两千万的工业投入。

比起对于军事和国防最为重要的坚昆工业区,对于华夏财政和国家黄金储备更重要的五个大型金矿以及一堆中小型金矿的开采才是内阁最为关注的项目。

为了实现在开战之前尽可能多的储备战争经费,内阁估计最少要储备一千吨黄金,然后以黄金作为印发货币的基础,获得大量的华元作为战争经费。

毕竟华夏的财政收入连各种计划和各项支出都有不小的缺额,想要储备战争经费,只能用最为简单粗暴和效果最好的挖金矿这个招数了。

要不是在叶尼塞河以东勘探到那么多黄金,内阁也不会支持韦珣要求尽可能筹备战争经费的决议,最大的可能是以国债的方式筹集。

目前金矿除了沙俄方面公布的,实际的矿区地图依旧在内阁和国家地质局,作为绝密的资料。

如何挖掘金矿,华夏其实已经有了计划。

让士兵去做矿工自然是不行的,人口本就少的北方更是没有多少人力。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没法吃的青壮,但华夏目前这种人口已经成为稀有资源,但凡有都是会被强制移民的。

好在在华夏的南洋,还有一群棕色皮肤的人,而且数量不少。

从华夏从荷兰人手中获得南洋六省,一千多万的南洋土著在华夏的肃清政策下,最终的归宿都在阿鲁群岛。

甚至为了避免在各省还有漏网之鱼,各省还颁布悬赏,一旦民众抓捕到土著,可以获得十个华元的奖励。

短短几年之间,华夏就将各省不论是深山密林还是平原丘陵的土著清扫一空。

【本站首发,最快更新】

而土著的人口也从初期的一千几百万下降到了六百多万,这还是华夏每年以人道主义援助将南洋产的三季稻米援助到阿鲁群岛才留存了那么多人,没有华夏的援助,这里的土著可能会再减少一半。

即便是国际上各种舆论压力,华夏也依旧是不闻不问自顾自的执行着肃清国策,致力于将南洋打造成华夏的南洋。

援助阿鲁群岛的土著粮食,也不过是华夏内阁对舆论做出的一点反应。

华夏将阿鲁群岛作为南洋土著的保留居住地,不将他们如朝鲜半岛的朝鲜族一样纳为国民,根本原因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为了肃清的正义性,华夏翻旧账清算之前土著对华人的欺压残害,以此将其归类为敌对关系。

而韦珣也对好吃懒做的南洋土著不感兴趣,华夏也不缺那不到两千五的人口。

一系列的政策和为了华夏利益的行动也就造成阿鲁群岛被称为地狱的原因。

之所以被称为地狱,完全是狭小的阿鲁群岛在生产力和农业都极为低下,而华夏又完全封锁了阿鲁群岛的土著外逃的海域,没有工业他们片板都无法出海,也没有办法反抗。

华夏的土著肃清政策是不杀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