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时代的中华梦 > 第492章 中亚新动脉

第492章 中亚新动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美的战争让华夏清空了小半的缴获库存,剩下的军火韦珣打算以优惠价格卖给奥斯曼。

一是奥斯曼没有太多钱,二是华夏目前支付的购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阿拉伯半岛的四百万英镑才支付一百万英镑。

至于第三嘛,那就是奥斯曼的工业差,少部分装备华夏的制式枪械还可以,数十万上百万的大军装备华夏的枪支,恐怕补给也是大问题。

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个理由,那就是大量的二手武器出售给奥斯曼之后,奥斯曼在战争中可以组建的军队会更多,贡献更大。

反正华夏封存的这些战利品自己是看不上的,目前全世界有能力购买的也就是奥斯曼这样的国家了,就连西班牙可能都不怎么看得上这些东西。

韦珣在受到南美二次硝石战争消弭的时候,当即就让外交部去联系奥斯曼,尽快给库存中的二手破烂找个下家。

目前总共还有将近四十六万支步枪待售,急需大量枪支弹药武装自己以应对接下来更加激烈的战斗的奥斯曼给出了报价。

三百万英镑也就是三千万华元,沙俄的步枪一支12华元,日本的步枪一支11华元。

几乎可以算得上打折出售了,在最低都是二十华元以上价格的巴尔干军火市场,五折出售的军火绝对是财政不好工业差的奥斯曼最需要的东西。

虽然华夏要求四十六万支步枪加上一些手雷、手榴弹、子弹,总共报价60万英镑,抵扣购买领土的尾款,但奥斯曼依旧觉得自己赚到了。

就连德奥意三国因为之前硝石争夺战中对华夏的不满和眼红也因为华夏这个手笔脸色好看了不少。

因为奥斯曼战斗力再差也是一个大国,只要武器充足,凭借奥斯曼的人口,武装两三百万的陆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华夏低价倾销枪支弹药,无疑会增强奥斯曼的实力,奥斯曼的实力增强就意味着可以在北非、巴尔干、黑海、地中海牵制更多的协约国军队。

在关系有所缓和之后,韦珣在几天后开始和同盟国商议另外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韦珣命名为中亚新动脉,目的是确保在一战期间华夏的贸易利益。

海上的贸易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和拦截,甚至只要英法拦截,被阻断也是必然的结果。

巴格达铁路虽然可以由华夏和奥斯曼确保安全,但英法在地中海的实力不弱,还有一个位于巴尔干的希腊和协约国走得很近,很有可能会在利益的诱惑下捅刀保加利亚和奥斯曼。

到时候巴格达铁路绝对会时断时续,就算是不会停止运输,一条铁路的运力总会不足。

这对于期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搞军火贸易赚钱的华夏来说是个坏消息。

时间、运力就是金钱,就是华夏参加一战的战争经费的多寡。

巴格达铁路、海上远洋贸易是华夏为参战前的仅能保证的两条贸易路线。

巴格达铁路还好一点,在参战之后也大概率可以使用,海上贸易绝对会被打击,到时候海上一击沉,肯定亏死。

而按照韦珣的预计,芬兰、奥斯曼、奥匈、德国、华夏夹击沙俄,再请列同志出马,沙俄绝对扛不住太久。

到时候韦珣绝对不会派兵到欧洲支援德奥意三国的,德奥意三国面对英法除非占据极度不利,也不会向华夏求援。

腾出手的华夏可以好好的进军东南亚和澳洲、印度地区,战争物资的消耗也少了北方和西北两大战区。

韦珣的设想是在计划中的乌鲁木齐-塔城-哈萨克北的补给路线的基础上,联通西伯利亚铁路再南下抵达黑海,从黑海运输物资支援同盟国。

当然,这个计划的前提是沙俄依旧在抵抗。

等到沙俄战败投降,那么还可以加开一条从华夏西北、北方沿西伯利亚铁路到中欧的铁路贸易路线。

利用战争获取大量的利益是短期利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