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三十章 心得感悟,感同身受

第二百三十章 心得感悟,感同身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级武官,欲利用这些力量来举事,对外则计划联络东江镇,并借此得到明廷的支持。

当然,郭大靖和崔孝一现在都不知道沈器远要谋反,只知道他亲明厌金,并为主战派林庆业等官员提供帮助。

沈器远也不会轻易表露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计划,还要隐蔽发展势力,静待时机。

而红夷大炮、重火枪,再加上经历过战斗有了作战经验的朝鲜义士,以及学到了打造技术的朝鲜工匠,崔孝一认为这就已经足以报答沈器远了。

要军官有军官,要工匠有工匠,林庆业禀承沈器远的意思,发展武备,训练并加强军队,基本上就没有了什么障碍。

同样,崔孝一主政济州岛,也能够练兵造器,打造出一支能够保家卫国、抵抗建虏的军队。

郭大靖可以预料,崔孝一将把不少英勇抗击过建虏的朝鲜义兵迁到济州岛,成为他所部的骨干。

要知道,建虏退去后,这些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流血牺牲的义兵,境遇并不是很好。甚至于,仁祖和一些文官想把他们迁往内地安置,形同囚禁和流放。

如果不是林庆业周旋保全,没有崔孝一的奔走,朝鲜义兵早就成了历史名词,无声无息地消散湮灭了。

郭大靖接过崔孝一递过来的清单,迅速浏览,脸上绽出欢喜的笑容,“竟然送来了一千枝火枪,真是令郭某喜出望外。”

崔孝一却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只有四百多枝是新打造的,其余则是搜罗的旧枪。郭将军这般说,着实令崔某惭愧。”

朝鲜毕竟是一个国家,人力和物力不是东江镇能比的,打造的新枪肯定不止四百。

但人家也有军队要装备,林庆业能拼凑出这样的数量,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郭大靖赶忙摆手,说道:“崔兄不必如此。东江镇能得到朝鲜方面的大力相助,才能击败建虏,收复金州。”

沉吟了一下,郭大靖说道:“崔兄暂时多住几日,召回军中的朝鲜义士,以及工坊的朝鲜工匠,还需要些时间。另外,可能会有惊喜送给崔兄。”

“郭将军既说惊喜,崔某是深信不疑。”崔孝一笑着说道:“此次送来了几十名朝鲜义士,要在郭将军麾下锻炼,又给郭将军添麻烦了。”

类似于“留学深造”,林庆业和崔孝一显然是尝到了甜头。通过在东江镇的实战学习,培养出能够并敢于同建虏厮杀的骨干力量。

“这是信得过郭某,又如何说是麻烦?”郭大靖爽快地答应着,又把林天生要去对马岛与倭人交易的事情讲了出来。

济州岛位于东海、朝鲜半岛的南端,算得上是扼朝鲜海峡的门户,夹在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自古地理位置就十分重要。

林家商船从旅顺前往对马岛,或是釜山,沿路海途可以把皮岛、济州岛作为中继港口。

同时,郭大靖也提到了倭国的硫磺和铜料,这可是非常重要的物资,朝鲜也应该需要。

“以商养军,以商强军。”崔孝一对郭大靖的建议甚是赞同,但却不禁发出抱怨,“强军卫国,本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却要偷偷摸摸,更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真是令人无奈。”

金念良在旁叹息道:“便是加强义州城防,构筑白马山防线,朝堂上的官员便颇多攻讦,唯恐激怒建虏。难道不修武备,任人宰割,便能国泰民安?”

郭大靖苦笑了一声,说道:“崔兄、金兄想必也了解东江镇的情况,我们两方很有相似的地方。明明在保家卫国,却形同孤军奋战。内有公卿,外有强敌。不说全力支持,反倒是掣肘和迫害从没断过。每想至此,就令人怨忿难平。”

“大明朝廷断绝粮饷的事情,崔某略有耳闻。”崔孝一有些疑惑地问道:“新皇登基,事务繁杂,又要铲除阉党,只是一时之困。难道,现在还未恢复?”

郭大靖冷笑一声,说道:“本月才恢复,却是半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