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逆天换明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崇祯的惊喜

第三百四十七章 崇祯的惊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握的关宁军,好好地掂量掂量。

但崇祯有些冲动的决定,出乎了袁崇焕的意料,他只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尽管有大臣上奏,以“敌在城下,非他时比”来劝谏,希望崇祯能够慎重考虑。

但崇祯心意已决,下旨晓谕:“今胡骑直犯都城,震惊宗社。远来入援,崇焕不能布置方略,退懦自保,致胡骑充斥,百姓残伤,言之不胜痛悼。”

处理完袁崇焕,崇祯命满桂总理关宁兵马,与祖大寿、黑云龙、施洪谟等一同杀敌立功。

其时,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在平台召见时“睨大寿心悸状“,私下言语称祖大寿三日内必反。

这位余大成可能也会相面算命,说得是真准。袁崇焕下狱第三天,祖大寿果然率关宁军突然离开京城,一路窜回辽东。

对于诏狱内的袁崇焕来说,祖大寿的擅自行动,可以说是催命符,直接葬送了他的生机。

性质太恶劣了,在帝国都城被敌人攻打,京畿百姓还在遭受建虏的屠杀劫掠的时候,关宁军竟然头也不回地走了。

如果祖大寿觉得袁督师冤枉,那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拼死作战,用实际行动来给袁崇焕洗刷罪名,证明关宁军是忠君爱国的军队。

但恰恰相反,关宁军的逃窜几乎坐实了袁崇焕的罪名,证明从皇帝到百姓都没看错袁崇焕。

竭天下财力供养的关宁军竟然是这副德行,你说皇帝会不会被气疯?老百姓呢,你说该不该愤怒?

什么京城的安危,什么君父的安全,什么百姓的苦难。在关宁军的利益面前,狗屁都不是。

而就在关宁军跑路的同一天,东江镇的监军太监方正化进入了京城,通传之后,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奴婢叩见皇爷。”方正化进到殿内,便跪倒磕头,声音都有些哽咽。

崇祯虽然干翻了魏忠贤,又穷治“阉党”,可他最信任的却还是太监,当然是自己身旁的近人。

象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方正化等等,都极得恩宠和重用。

崇祯正为关宁军的逃离而愤懑恼火,见到方正化,脸色缓和了一些,缓缓说道:“你跑到京师,虽是担心朕的安全,可擅离职守,亦是有罪。”

方正化重重地叩下头去,说道:“皇爷,奴婢有重要军情禀奏。等奴婢说完,甘愿领罪。”

崇祯微微颌首,王承恩怕方正化没看见,便在旁说道:“方公公,皇爷让你禀奏军情呢!”

“是,奴婢遵旨。”方正化跪在地上,微微抬头,说道:“东江军听闻建虏入关,立刻展开行动。毛文龙不顾身染风寒,亲自率部进入复州,并向盖州挺进,牵制辽沈建虏……”

崇祯抿了下嘴角,这是远水不解近渴,东江军的牵制,已经无法影响入寇的建虏。

“东江军副将郭大靖,率万余精锐,乘船跨海,前来勤王。不想在海上遇到风浪,向北漂到老龙头附近的海岸。因船只损坏,郭副将只得率军登陆,并改变计划,直扑遵化,断建虏出关之路,令其匹马难还……”

崇祯越听越是显出惊愕之色,眨巴着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东江镇的勤王人马已至京畿?”

方正化笃定地答道:“启奏皇爷,正是如此。说不定,现在已经攻克遵化,切断了建虏的退路。”

明制,未奉谕旨,勤王军不得入京。崇祯虽然向各地都发了谕旨,却没有僻处海外的东江镇的。

估计是崇祯觉着离得太远,谕旨送到,东江镇再调集船只和人马,还不知要多长时间。

从这点来看,郭大靖率军未向京师行进,还是守规矩的,尽管也有让人诟病的理由。

“好,好啊!”

崇祯没有想得太多,只觉得这些时日以来,被狂妄的建虏和怯战的关宁军搞得烦躁抑郁,现在猛听到好消息,不由得从龙椅中站起,几步来到方正化面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