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嫡公子 > 第两百六十七章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第两百六十七章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并不会怪罪田陵。

只是有些厌恶许猗何瑊等人的行为。

他们虽有名士之才学,却无名士之风度,实在令人不齿。

萧何坐于席上。

他看了眼田陵,也不由一叹。

轻声道:“天下能看出秦之积弊者何其多,但敢当众说出的,却寥寥无几,与会的名士虽众,但大多都身不由己,或有国仇家恨,或有利益牵扯,亦或者有祸乱之心,真有天下之念者,寥寥。”

“我萧何出身寒门,并无牵涉太多利益。”

“如此盛会,若是不能尽抒己见,岂非会成平生之憾?”

萧何低语几声。

也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缓缓站了起来,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下,开口道:“大秦这些年的政治,我总结下来,有十六个字。”

“创新有余,守常不足,大政有成,民生无本!”

萧何心意清明,自然毫无顾忌。

他沉声道:

“依我看来,大秦政道以创新为本,开千古万世之辉煌,此即创新有余也,大政有成也。所谓有余者,大秦朝廷心力全副专精于制度革新,而忽视了最为寻常的民众生计。所忽视者,乃守常不足也。”

“以国家大治而言,便是缺少守常安定之策。”

“何为守常安定之策?”

“说到底,就是安民稳民之治!”

“正是因为民众过于低微,朝廷目光又如此高远,因而往往很难重视。”

“常则平,安则定,饱则安,暖则稳。”

“此固本之国策也!”

“一味创新而不思固本,则易为动荡也。”

“大秦新政新治轰轰烈烈,雷霆万钧,所缺少者,正是阳春之和风细雨。”

“秦法之周密,史无前例。”

“秦吏之公廉,史无前例。”

“秦廷之集权,史无前例。”

“按理而言,在始皇大政大治之下,帝国当如臂使指,但现状却是天下汹汹难安,民众辄有怨声载道,根由何在?”

“方才那位士人称,是大秦求治太急,事功太过也。”

“我并不认同。”

“求治太急,事功太功,只是其中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大秦吏治败坏,地方执法不公,欺上瞒下,上下其手,这样的举止已在地方横行,地方官吏跟豪强沆瀣一气,联手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地方民众有冤不能伸,有苦不能诉,以至怨声载道。”

“若只想实现天下稳定。”

“治政方面放宽放缓,轻徭薄赋即可。”

“若想实现大治。”

“必须要解决吏治的问题。”

“吏治危害之烈,不亚于兼并为害之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土地兼并之烈是在明面上,而吏治败坏之恶,却隐于方方面面,大到国政之争,小到桑叶之属,皆可为恶,贻害无穷!”

“土地兼并,其实不难解决,吏治清明,秉公执法,土地兼并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但若是放任吏治败坏,纵使朝廷以雷霆万钧之势,解决了土地兼并,但这注定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便会重新死灰复燃。”

“天下之恶。”

“恶源便出在吏治上!”

“天下想实现大治,就必须整饬吏治。”

“而且要任贤使能!”

话音刚落。

另一人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陈平道:

“大秦吏治崩坏,原因在‘秦吏’太少,‘污吏’太多。”

“大秦官制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然大秦这些年一直提防地方,大量有志之士,虽有救治图存之下,但难以跻身官府,悲愤交集之下,也就成了祸乱之源,而原六国的污吏,却因曾为六国官吏,因而能继续堂而皇之的为官为吏,这岂非让人啼笑?”

“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