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六零团宠小福星 > 第339章 旗袍文化

第339章 旗袍文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汤如蟹眼”,大约就是开始冒泡但又没有翻滚。蚕茧会浮在水面,为了均匀传导热度就需要工具反复将它按入水中。这样不停翻煮,找到茧丝溶解漂浮的丝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出头绪”便是出自于此,这个步骤叫做“索绪”。

第三步:准备经纬线。要变成丝绸,就是要织布,所以我们要把获得的生丝分开来准备成经纬线,要变成丝绸,就是要织布,所以我们要把获得的生丝分开来准备成经纬线。

要变成丝绸,就是要织布,所以我们要把获得的生丝分开来准备成经纬线。

其实在丝绸行业里,我们把蚕丝按质量好坏分为不同等级,A、2A、3A、4A、5A、6A。最差的蚕丝是A级,而最好的蚕丝是6A级。一线奢侈品大牌,像爱马仕的丝巾,使用的就是6A级蚕丝。

好的蚕丝来自于好的蚕茧,上好的蚕茧,浑圆、饱满、大小均匀,表面的颜色和珍珠一样,温和不刺眼,很洁净,几乎没有杂质。这样一颗好蚕茧,能够抽出约1200米的蚕丝。

好的蚕丝,晶莹、透亮,不是雪白的,而是珍珠白。当我们触摸到这样的蚕丝,四个字“轻柔、软、滑”,感觉是很舒服,透气性好,温而不燥。

“居然真的出来了。”杨凤娇摸着丝绸,滑爽:“能不能做成旗袍???”

杨凤娇看着第一批丝绸,想必这颜色做成旗袍肯定漂亮,旗袍的收腰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搭配低跟鞋,表现女性玲珑**的曼妙曲线。

在1949年解放前夕,旗袍其实已经相当普遍,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早已经成为海市妇女的日常便装。但在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穿衣服鄙弃穿红戴绿,鄙弃小资情调,流行朴素的军装、列宁装等。

旗袍文化在沉睡了三十年之后,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旗袍又再次重新走上历史舞台,虽然很难再有超越鼎盛时期的状况出现。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旗袍的设计与材质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更加的华丽与精致了许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