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列国为相的那几年 > 第十一章 人情世故

第十一章 人情世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秦扬等人一路上也都有惊无险,并未被人注意到。不过他始终保持谨慎,能走小路绝不走大路。毕竟大路多为官道,万一遇到一个认识飞鹰骑的,发现他们是赝品,那之前所有计划都将付之东流。

两天两夜,秦扬所部又急行三百里,终于抵达临阳城。

临阳位于晋中和晋南的交界地带,南下七百里到琅原,北上一千二百里到晋国都城建汾,是晋国南部最大的中转枢纽。

晋人擅长买卖,临阳城里居住着诸多富商巨贾。一般地方有一个商会就已经很不易,临阳里大大小小商会不下十个。

虽已是寒冬腊月,但临阳城南门外的官道两侧依旧摆了足足五里长的摊位,大多是茶水铺和面点摊,给南来北往的商队行人有个吃茶用饭的落脚处。

“跟师父描述的一模一样……”

秦扬虽然第一次来临阳,但早已听说过临阳贸易盛景。

在城外,秦扬等人将战马和兵器卖给做一些见不得人生意的贩子。对于骑兵来说,马就像战友一般,兵器更是士兵的第二生命。可为了混进临阳城,众人也不得不忍痛放弃。

随后,又购买了百套寻常百姓穿着的棉袄衣裤,将之前飞鹰骑的盔甲和军服换下掩埋,便摇身一变,仿佛某个商会的脚夫。

秦扬让众人分坐在靠近城门的几个摊位上。一来这几日所有人风餐露宿,好不辛苦,吃一顿热腾腾的面条权当犒劳;二来,他可以借机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出入临阳城的人,看看如何更稳健地混进去。

“客官,面来喽!”

面摊老板端上三碗刀削面,秦扬和高正、杨成坐在一桌,都取了筷子。

“老杨,这几天你们跑的最多,多吃点,不够了再加。”

杨成笑了笑,大口吞咽起来。

高正没有闲着,一直在观察城门方向,随后低声道:“方才进进出出的人,每被盘查时,都要亮出一个腰牌。”

秦扬自然也注意到,于是喊来面摊老板:“掌柜的,那些进出城的人出示的是什么东西?”

“回客官的话,那是临阳官府临时配发出入令。现在不是和楚国打仗嘛,难免管的严一些。”

秦扬见老板不忙,问:“怎么,感觉琅原那边打仗,根本不影响临阳?”

面摊老板抹干净旁边的桌子:“就算是楚国人打到这里了,他也得吃饭不是?只要他吃饭,我这小摊子就可以接着开。”

秦扬又问:“刚才我看有二三十人一起进了城,那守城卫兵只看了一个人的出入令,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人家商会的苦工,领头的至少得是脸熟的大伙计。干苦力的嘛,难免混进去几个杀过人放过火的。但是人家商会年年给官府孝敬银子,一路也是大妖小鬼通通打点妥了,谁还会刁难?”

秦扬思绪万千。他原本计划化整为零,让百人分批进城。如今临阳官府增设出入令,只能另辟蹊径。

秦扬一边吃着面条,一边低声嘱咐。

“你们俩迅速部署一下,让兄弟们散开,留意一下商会的大人物。能谈一下最好,多花些银子无所谓。万不得已,就抓起来。注意做的隐蔽一些——”

“得令。”

杨成和高正也不顾饭只吃了一半,赶紧去安排。

可没多一会,高正匆匆赶回来,凑到秦扬耳边:“看那边。”

秦扬低头一看,高正手臂并未抬起,但手指指向身后不远处一个馄饨摊位,见一人正在跟那馄饨摊老板讲着些什么。

“你先结账,我过去看看。”

说罢,秦扬放下碗筷,径直走了过去,扬起胳膊将那谈话之人一搂。

“李掌柜,这才过了几天,又见面了。”

未见其面,先闻其声。

李掌柜浑身一哆嗦,侧过脸一看,秦扬正人畜无害地笑着。旁人不知情的,还以为二人是许久未见的老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